基于公共关系理论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形象塑造
发布时间:2021-09-15 20:51
赛事形象是赛事赖以生存发展的无形资产。利用赛事形象传播赛事文化、推进赛事的传播与发展,是赛事示整体实力的关键,也是赛事举办城市提升自身美誉度、影响力的契机。目前,马拉松运动已在世界范围内蔚然成风。1996年开始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若能塑造良好的赛事形象,则能为其形成特有赛事竞争力提供助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基于公共关系理论探讨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形象的构建与塑造,研究并提出有较强实践性的赛事形象塑造策略。本文通过与北京、厦门及国外知名马拉松赛的对比,从理念层面、行为层面和视觉层面,提出建立赛事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议,试图构建能综合展现赛事形象的识别系统。希望在实践中为建塑造赛事品牌形象,促进赛事推广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经过对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形象塑造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赛事筹备客观条件良好、赛事路线设置屡次求新,但其赛事形象的树立与宣传却不甚理想。在对赛事理念的把握方面,主办方虽然借鉴了世界知名马拉松赛事的成功经验,但却仅做表面功夫,没有将理念真正融入赛事。在主客体行为的把控上,由于主体行为混杂、客体构成多元,导致构建赛事形象必须面临问题...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1.1 时代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1.3 理论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中国马拉松赛事的相关研究
2.2 关于上海马拉松赛事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公共关系的研究现状
2.3.1 关于公共关系定义的界定
2.3.2 关于公关传播理论的相关研究
2.3.3 关于 CIS 理论的研究综述
2.4 关于赛事形象的界定
2.5 文献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马拉松赛的整体发展概况
4.1.1 国际:知名赛事形象塑造意识强,马拉松比赛全球发展范围广
4.1.2 国内:上海赛事形象塑造意识弱,马拉松形象塑造提升空间大
4.2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形象评定
4.3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形象塑造现状分析
4.3.1 赛事筹备客观条件良好,赛事形象塑造稍显滞后
4.3.1.1 区域条件优渥,赛事形象识别范围小
4.3.1.2 政策法规保障,赛事形象定位较模糊
4.3.1.3 人文历史深厚,赛事形象塑造意识弱
4.3.2 赛事路线屡变力求经典,赛事形象持续宣传困难
4.3.3 多种思维理念引入赛事,赛事形象主题识别度低
4.3.3.1 以人为本理念初步引导赛事形象构建
4.3.3.2 慈善公益理念与赛事形象结合程度低
4.3.4 多维赛事主体行为混杂,赛事形象建构难以聚焦
4.3.4.1 临时机构组委会,形象主导能力弱
4.3.4.2 合意关系赞助商,形象引导作用大
4.3.4.3 “二次传播”参与者,形象塑造效能低
4.3.5 外部赛事客体构成多元,赛事形象构建仍具潜力
4.3.5.1 参赛选手现状分析
4.3.5.1.1 数量增多,国际化程度较高
4.3.5.1.2 来源广泛,国内影响力较大
4.3.5.1.3 男性为主,赛事趋于年轻化
4.3.5.1.4 职业广泛,受教育程度良好
4.3.5.2 赛场观众现状分析
4.3.5.2.1 数目庞大,专程观赛比率高
4.3.5.2.2 关注度低,赛事知晓年份短
4.3.6 传媒综合构建赛事形象,媒介融合能力有待提升
4.3.6.1 广电宣传力度小,赛事形象宣传手段单一
4.3.6.2 印刷媒介优势大,传纸质统媒体利用率高
4.3.6.3 利用网络新媒体,提升赛事形象外宣力度
4.3.7 赛事产品市场开发度低,影响赛事形象二次塑造
4.4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形象识别系统的构建策略
4.4.1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形象识别系统的理论依据
4.4.1.1 公关理论对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形象构建的意义
4.4.1.2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形象识别体系的理论着力点
4.4.2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形象构建策略
4.4.2.1 树立“精品化、人本化、本土化”的赛事理念体系
4.4.2.1.1 精品化理念指导赛事
4.4.2.1.2 人本化理念聚合人气
4.4.2.1.3 本土化理念重塑品牌
4.4.2.2 深化组织改革,举办特色活动,构建赛事行为体系
4.4.2.2.1 深化改革组织管理
4.4.2.2.2 特色活动扩大影响
4.4.2.3 多管齐下,通过媒体融合,构建赛事视觉体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推广策略[J]. 陶茜,缪佳,陈国强. 体育科研. 2013(04)
[2]2013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分析[J]. 曹司雨,李停停. 运动. 2013(05)
[3]上海国际马拉松和上海城市品牌捆绑营销策略[J]. 陈珊,邹文华,刘月玲. 体育科研. 2012(02)
[4]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形象识别系统的研究[J]. 王岩.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5]上海体育赛事发展的国际比较——以与纽约、伦敦、墨尔本的比较为例[J]. 张颖慧,姚芹,李南筑. 体育科研. 2010(01)
[6]杭州国际马拉松赛事SWOT分析[J]. 李国民,过平江. 内江科技. 2009(03)
[7]厦门马拉松赛市场运营现状与对策[J]. 廖建媚.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9(01)
[8]提升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品牌的对策研究[J]. 张守元. 体育科学研究. 2009(01)
[9]2007年上海国际马拉松综合效益评估[J]. 环球体育市场. 2008(03)
[10]浅析CIS中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J]. 于珍. 商业经济. 2006(02)
硕士论文
[1]对城市马拉松赛电视直播的研究[D]. 冯登颖.上海体育学院 2011
[2]NBA公共关系运作及对CBA的启示[D]. 谢振华.北京体育大学 2009
[3]对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运作的探讨[D]. 褚孝勇.北京体育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96789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1.1 时代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1.3 理论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中国马拉松赛事的相关研究
2.2 关于上海马拉松赛事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公共关系的研究现状
2.3.1 关于公共关系定义的界定
2.3.2 关于公关传播理论的相关研究
2.3.3 关于 CIS 理论的研究综述
2.4 关于赛事形象的界定
2.5 文献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马拉松赛的整体发展概况
4.1.1 国际:知名赛事形象塑造意识强,马拉松比赛全球发展范围广
4.1.2 国内:上海赛事形象塑造意识弱,马拉松形象塑造提升空间大
4.2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形象评定
4.3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形象塑造现状分析
4.3.1 赛事筹备客观条件良好,赛事形象塑造稍显滞后
4.3.1.1 区域条件优渥,赛事形象识别范围小
4.3.1.2 政策法规保障,赛事形象定位较模糊
4.3.1.3 人文历史深厚,赛事形象塑造意识弱
4.3.2 赛事路线屡变力求经典,赛事形象持续宣传困难
4.3.3 多种思维理念引入赛事,赛事形象主题识别度低
4.3.3.1 以人为本理念初步引导赛事形象构建
4.3.3.2 慈善公益理念与赛事形象结合程度低
4.3.4 多维赛事主体行为混杂,赛事形象建构难以聚焦
4.3.4.1 临时机构组委会,形象主导能力弱
4.3.4.2 合意关系赞助商,形象引导作用大
4.3.4.3 “二次传播”参与者,形象塑造效能低
4.3.5 外部赛事客体构成多元,赛事形象构建仍具潜力
4.3.5.1 参赛选手现状分析
4.3.5.1.1 数量增多,国际化程度较高
4.3.5.1.2 来源广泛,国内影响力较大
4.3.5.1.3 男性为主,赛事趋于年轻化
4.3.5.1.4 职业广泛,受教育程度良好
4.3.5.2 赛场观众现状分析
4.3.5.2.1 数目庞大,专程观赛比率高
4.3.5.2.2 关注度低,赛事知晓年份短
4.3.6 传媒综合构建赛事形象,媒介融合能力有待提升
4.3.6.1 广电宣传力度小,赛事形象宣传手段单一
4.3.6.2 印刷媒介优势大,传纸质统媒体利用率高
4.3.6.3 利用网络新媒体,提升赛事形象外宣力度
4.3.7 赛事产品市场开发度低,影响赛事形象二次塑造
4.4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形象识别系统的构建策略
4.4.1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形象识别系统的理论依据
4.4.1.1 公关理论对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形象构建的意义
4.4.1.2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形象识别体系的理论着力点
4.4.2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形象构建策略
4.4.2.1 树立“精品化、人本化、本土化”的赛事理念体系
4.4.2.1.1 精品化理念指导赛事
4.4.2.1.2 人本化理念聚合人气
4.4.2.1.3 本土化理念重塑品牌
4.4.2.2 深化组织改革,举办特色活动,构建赛事行为体系
4.4.2.2.1 深化改革组织管理
4.4.2.2.2 特色活动扩大影响
4.4.2.3 多管齐下,通过媒体融合,构建赛事视觉体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推广策略[J]. 陶茜,缪佳,陈国强. 体育科研. 2013(04)
[2]2013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分析[J]. 曹司雨,李停停. 运动. 2013(05)
[3]上海国际马拉松和上海城市品牌捆绑营销策略[J]. 陈珊,邹文华,刘月玲. 体育科研. 2012(02)
[4]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形象识别系统的研究[J]. 王岩.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5]上海体育赛事发展的国际比较——以与纽约、伦敦、墨尔本的比较为例[J]. 张颖慧,姚芹,李南筑. 体育科研. 2010(01)
[6]杭州国际马拉松赛事SWOT分析[J]. 李国民,过平江. 内江科技. 2009(03)
[7]厦门马拉松赛市场运营现状与对策[J]. 廖建媚.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9(01)
[8]提升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品牌的对策研究[J]. 张守元. 体育科学研究. 2009(01)
[9]2007年上海国际马拉松综合效益评估[J]. 环球体育市场. 2008(03)
[10]浅析CIS中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J]. 于珍. 商业经济. 2006(02)
硕士论文
[1]对城市马拉松赛电视直播的研究[D]. 冯登颖.上海体育学院 2011
[2]NBA公共关系运作及对CBA的启示[D]. 谢振华.北京体育大学 2009
[3]对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运作的探讨[D]. 褚孝勇.北京体育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96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396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