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视觉文化传播时代观众身份的嬗变 ——《楚门的世界》与《黑镜》“观众”角色的隐喻

发布时间:2021-10-09 05:56
  以图像为主导的媒介手段正呈现着日益高超的视像技术,凭借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强大的感染力影响和重塑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建构出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形态和传播环境。在视觉文化传播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视觉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的改变,“观众”作为视觉文化的行为主体在视觉文化传播中的身份地位也随之发生改变。《楚门的世界》和《黑镜》两部影视作品的“观众”角色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隐喻了现实当中视觉文化传播发展的不同阶段观众观看状态及身份地位的演变:从传统电子媒体时代到数字网络媒体时代,观众从孤立、单一、被动的身份,转变为互动、多元、主动的身份。同时,在媒介图像的影响下,视觉欲望的膨胀使观众走向异化,对当今视觉文化传播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思路及目的
第一章 《楚门的世界》与《黑镜》对视觉文化传播相关概念的象征
    第一节 对视觉文化的特征的呈现
    第二节 对不同媒介主导的视觉文化传播阶段的象征
    第三节 “观众”角色:视觉文化传播领域的受众研究
第二章 观众在观影活动中的状态改变
    第一节 观众地位的凸显
    第二节 文化工业中被动孤立的观众
    第三节 虚拟影像环境中主动联结的观众
第三章 观众在影像生产与消费中的角色转变
    第一节 观众作为影像消费者的演变
    第二节 作为影像生产者的观众
第四章 观众在权力体系中的地位转变
    第一节 观看行为的权力表征
    第二节 丧失主体的被控制者
    第三节 “共景监狱”中的权力控制者
第五章 反思:视觉文化传播中观众的异化与消极影响
    第一节 视觉欲望膨胀与狂欢体验
    第二节 “视觉狂欢”导致的异化表现
    第三节 观众异化对视觉文化传播环境的消极影响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受众研究”方法对视觉文化研究的启发[J]. 庞弘.  南京社会科学. 2013(05)
[2]中国视觉文化传播研究发展综述[J]. 苏状.  当代传播. 2011(05)
[3]视觉文化中的权力施展[J]. 党西民.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4]数字媒体时代视觉文化的特征[J]. 余承周.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2011(08)
[5]当“看到”打败“听到”:论景观在传媒时代的特殊地位[J]. 邵培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6]媒体变革:从“全景监狱”到“共景监狱”[J]. 喻国明.  人民论坛. 2009(15)
[7]视觉文化中受众的“凝视”快感与文化表征[J]. 陆道夫.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8]虚拟社区研究前沿探析[J]. 徐小龙,王方华.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09)
[9]视觉文化传播: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J]. 刘成付.  现代传播. 2005(01)
[10]模仿/复制/虚拟——从镜子、摄影与电脑看视觉文化的三种形态[J]. 周宪.  中国广告. 2004(09)

博士论文
[1]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D]. 孙为.南京艺术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电子传媒时代的视觉文化及其观看方式研究[D]. 郭新峰.广西师范大学 2011
[2]网络视觉文化传播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性[D]. 晏慧文.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5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425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0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