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用户的人格特质与错失焦虑症关系研究 ——以大学生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23 10:03
随着大量社交活动转移到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用户对于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其用户的错失焦虑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笔者以大学生微信用户群体为研究对象,援引FoMO和《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CBF-PI-B)》量表,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大学生微信用户人格特质与错失焦虑症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索。通过对451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微信用户总体存在一定的错失焦虑症(M=3.091);神经质人格在心理动机维度表现出强烈的错失焦虑症(r=0.298**);外向性人格在情感依赖维度表现出强烈的错失焦虑症(r=0.223**);严谨性人格、宜人性人格、开放性人格在认知动机维度均表现出一定的错失焦虑症(数值分别为:r=0.214**r=0.169**、r=0.124**)。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主要问题
1.3 关键概念的界定
1.3.1 社交媒体
1.3.2 错失焦虑症
1.4 研究意义
1.4.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4.2 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的研究
2.2 关于错失焦虑症的研究
2.2.1 错失焦虑症(FoMO)概念研究
2.2.2 错失焦虑症(FoMO)量表建立的研究
2.2.3 错失焦虑症(FoMO)量表运用研究
2.3 现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2.3.1 社交媒体依赖对该研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2.3.2 错失焦虑症量表研究对现有研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案设计
3.2 问卷及量表的确定
3.3 问卷前测
3.3.1 问卷设计
3.3.2 前测信度
3.3.3 前测效度
3.3.4 前测结果分析
3.4 问卷发放与回收
3.5 正式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3.5.1 信度检验
3.5.2 效度检验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人口统计变量结果分析)
4.2 样本总体的错失焦虑症
4.3 人格特质与错失焦虑症的相关性分析
4.3.1 神经质人格与错失焦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4.3.2 严谨性人格与错失焦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4.3.3 宜人性人格与错失焦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4.3.4 开放性人格与错失焦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4.3.5 外向性人格与错失焦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4.4 其他社会一般变量与微信用户错失焦虑症的差异性分析
4.4.1 性别差异与错失焦虑症
4.4.2 学历因素与错失焦虑症
4.4.3 年级因素与错失焦虑症
4.4.4 是否为独生子女与错失焦虑症
4.4.5 微信使用时长与错失焦虑症
4.4.6 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与错失焦虑症
4.5 各因素对错失焦虑症影响的回归性分析
第5章 总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研究的创新点
5.2.2 研究的不足
5.2.3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量表
附录B:问卷
附录C: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错失焦虑症(FoMO)量表构建研究[J]. 宋小康,赵宇翔,张轩慧. 图书情报工作. 2017(11)
[2]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错失焦虑症(FoMO)的研究回顾与展望[J]. 赵宇翔,张轩慧,宋小康. 图书情报工作. 2017(08)
[3]移动社交媒体沉迷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微信为例[J]. 梁栩彬,甘春梅.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01)
[4]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J]. 吴向华. 青年记者. 2016(29)
[5]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与社交模式变革——以微信传播为例[J]. 范红霞. 新闻爱好者. 2016(08)
[6]微信朋友圈泛化:交往疲劳与情感疏离[J]. 蒋建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8)
[7]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用户参与效果研究[J]. 徐智,杨莉明. 国际新闻界. 2016(05)
[8]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的关系[J]. 姜永志,白晓丽.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6(04)
[9]在校大学生人格特征调查分析[J]. 李依芃,王艳霞,杨晓旋,康凯,张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02)
[10]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研究综述[J]. 秦平波,刘涛,张丹. 新西部(理论版). 2016(01)
硕士论文
[1]自我决定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现状研究[D]. 丛珩.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其情绪启动效应研究[D]. 秦晶晶.闽南师范大学 2015
[3]社交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微信依赖研究[D]. 王旭.山西大学 2015
[4]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 张茜茹.山西师范大学 2015
[5]“微博依赖”实证研究基于河北省保定市大学生的问卷调查[D]. 王萌.河北大学 2014
[6]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及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 刘鹏.华中师范大学 2014
[7]基于社交网络的调查问卷设计研究[D]. 黄璐.山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48278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主要问题
1.3 关键概念的界定
1.3.1 社交媒体
1.3.2 错失焦虑症
1.4 研究意义
1.4.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4.2 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的研究
2.2 关于错失焦虑症的研究
2.2.1 错失焦虑症(FoMO)概念研究
2.2.2 错失焦虑症(FoMO)量表建立的研究
2.2.3 错失焦虑症(FoMO)量表运用研究
2.3 现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2.3.1 社交媒体依赖对该研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2.3.2 错失焦虑症量表研究对现有研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案设计
3.2 问卷及量表的确定
3.3 问卷前测
3.3.1 问卷设计
3.3.2 前测信度
3.3.3 前测效度
3.3.4 前测结果分析
3.4 问卷发放与回收
3.5 正式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3.5.1 信度检验
3.5.2 效度检验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人口统计变量结果分析)
4.2 样本总体的错失焦虑症
4.3 人格特质与错失焦虑症的相关性分析
4.3.1 神经质人格与错失焦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4.3.2 严谨性人格与错失焦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4.3.3 宜人性人格与错失焦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4.3.4 开放性人格与错失焦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4.3.5 外向性人格与错失焦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4.4 其他社会一般变量与微信用户错失焦虑症的差异性分析
4.4.1 性别差异与错失焦虑症
4.4.2 学历因素与错失焦虑症
4.4.3 年级因素与错失焦虑症
4.4.4 是否为独生子女与错失焦虑症
4.4.5 微信使用时长与错失焦虑症
4.4.6 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与错失焦虑症
4.5 各因素对错失焦虑症影响的回归性分析
第5章 总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研究的创新点
5.2.2 研究的不足
5.2.3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量表
附录B:问卷
附录C: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错失焦虑症(FoMO)量表构建研究[J]. 宋小康,赵宇翔,张轩慧. 图书情报工作. 2017(11)
[2]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错失焦虑症(FoMO)的研究回顾与展望[J]. 赵宇翔,张轩慧,宋小康. 图书情报工作. 2017(08)
[3]移动社交媒体沉迷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微信为例[J]. 梁栩彬,甘春梅.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01)
[4]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J]. 吴向华. 青年记者. 2016(29)
[5]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与社交模式变革——以微信传播为例[J]. 范红霞. 新闻爱好者. 2016(08)
[6]微信朋友圈泛化:交往疲劳与情感疏离[J]. 蒋建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8)
[7]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用户参与效果研究[J]. 徐智,杨莉明. 国际新闻界. 2016(05)
[8]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的关系[J]. 姜永志,白晓丽.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6(04)
[9]在校大学生人格特征调查分析[J]. 李依芃,王艳霞,杨晓旋,康凯,张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02)
[10]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研究综述[J]. 秦平波,刘涛,张丹. 新西部(理论版). 2016(01)
硕士论文
[1]自我决定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现状研究[D]. 丛珩.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其情绪启动效应研究[D]. 秦晶晶.闽南师范大学 2015
[3]社交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微信依赖研究[D]. 王旭.山西大学 2015
[4]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 张茜茹.山西师范大学 2015
[5]“微博依赖”实证研究基于河北省保定市大学生的问卷调查[D]. 王萌.河北大学 2014
[6]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及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 刘鹏.华中师范大学 2014
[7]基于社交网络的调查问卷设计研究[D]. 黄璐.山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48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54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