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约翰·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22:44
  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是美国媒介文化研究领域重要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解读电视》、《传播研究导论》、《电视文化》、《理解大众文化》、《解读大众文化》等著作在媒介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研究方法上,费斯克颠覆了传统的线性传播学研究模式,采用结构主义符号学与民族志符号学相结合的传播学研究方法,既关照社会语境,又关注日常生活。在研究路径中,他提出媒介文本是一个具有多义性、开放性及互文性的“生产者式文本”的概念;强调大众并非是文化工业所主张的一种异化的、单向度的“文化白痴”,而是一群具有主动性和创造力的行动者;认为“文化经济”是与“金融经济”既同时存在又相互独立的一种经济形式,在这一经济体系中,大众是生产者、文本是商品,流通的是意义与快感;阐述了大众具有“自下而上”的抵制性的权力,在与权力集团的抵制中获得了意义上的快感,从而使媒介文化走向一种“微观政治”。纵观费斯克的整个研究范式,可以看出,他是以意义与快乐为核心,以大众能动性为主线,以符号学研究方法为载体,从而勾勒出了一套完整的关于媒介文本、媒介大众、媒介经济、媒介政治的媒介文化理论研究体系。作为伯明翰学派的代表人物...

【文章来源】: 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3 页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传播学语境下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研究
    第一节 范式转换:重塑大众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第二节 观念转型:伯明翰学派的继承者
    第三节 方法重构:结构主义与民族志符号学
第二章 费斯克的生产者式媒介文本理论
    第一节 文本:意义生成与交换的核心
        一 什么是文本
        二 多义性、相关性的电视文本
    第二节 开放的生产者式电视文本
        一 作者式、开放式文本
        二 生产者式文本
        三 电视“流”与“段”
    第三节 构建在互文性之上的媒介文本接受观
        一 类别与水平互文性
        二 垂直互文性与次级文本
    第四节 费斯克媒介文本理论的价值与反思
第三章 费斯克积极能动的大众观
    第一节 “受众”与“大众”
        一 受众概念的演变
        二 费斯克的大众理论
        三 大众主体性
    第二节 大众抵制性解读
        一 日常生活中的大众文化
        二 误读德赛都
    第三节 特殊的受众——大众文化迷
        一 大众文化迷的能动性
        二 “迷文化”的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
        三 新媒介背景下的“迷文化”
第四章 费斯克的媒介经济理论
    第一节 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
    第二节 两种经济理论
        一 金融经济与文化经济
        二 大众文化资本
第五章 走向微观政治的媒介文化
    第一节 费斯克的大众权力观
        一 理论来源:福柯的权力观
        二 符号权力与大众文化
    第二节 媒介狂欢式快感
        一 生产的快感
        二 狂欢式快感
    第三节 权力“无处不在”还是“无所不能”?
结语 费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一 费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学术价值及理论贡献
    二 费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不足与局限
    三 媒介融合背景下费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走向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命在于运动 意义成于互动”——关于新媒介文化及思想路径的对话 [J]. 何道宽,蒋原伦.  文艺研究. 2013(10)
[2]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述要 [J]. 于婷婷.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3]网络文本的“生产者式”解读——基于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研究视角 [J]. 李岩,纪盈如.  当代传播. 2013(05)
[4]“反讽”的狂欢──中国青年网民“网络造句”现象的文化心理研究 [J]. 季欣.  中国青年研究. 2013(09)
[5]《理解大众文化》与当代中国 [J]. 陈立旭.  浙江社会科学. 2013(04)
[6]论“文本间性”思想与约翰·费斯克电视文本接受观 [J]. 李鹏.  国际新闻界. 2012(12)
[7]从《欲望都市》浅析西方文化价值观 [J]. 黄才华.  青春岁月. 2012(14)
[8]德赛图抵制理论的推崇与质疑——费斯克与鲍德里亚大众抵制思想之比较 [J]. 石开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9]日常生活的实践与大众文化的政治:约翰·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启迪与反思 [J]. 董雪飞.  前沿. 2011(17)
[10]文本、受众与体验——用媒介文化理论解读“新媒体电影”走热的现象 [J]. 陈芳.  东南传播. 2011(08)

博士论文
[1]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 胡疆锋.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49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549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0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