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策略研究 ——以《国家宝藏》为例
发布时间:2025-05-01 08:42
自2017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和广电总局相继颁布了关于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打造精品文化节目平台的通知,提出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获得创作灵感,在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及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上打造文化强国。媒介技术的更新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网络端、移动端等新媒体平台融合视听、社交、分享等多重属性为受众提供了便捷的交流渠道,也为文化的多样化和创新带来了新的生机。多元的新媒体平台也拓展了信息了传播渠道,不仅扩大了传统文化传播范围,而且扩展传统文化的传承空间。然而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令“把关人”的角色缺失,使海量娱乐化低俗化的内容泛滥、文化经典被调侃亵渎、西方价值观念不断输入,从而造成了文化生态环境恶化和传统文化认同缺失的危机。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运用新的媒介技术和平台传播传统文化值得深思,这不仅对建立文化自信,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增强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创建文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蕴含着先进的思想、情感、精神和价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彰显国家形象、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自信的核心,也是增强大众的文化认同感和...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支持传统文化发展
1.1.2 文化类电视节目掀起热潮
1.1.3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认同危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综述小结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1.5 研究问题及论文创新点
1.5.1 研究问题
1.5.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中国传统文化认同与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概述
2.1 文化认同理论概述
2.1.1 文化认同内涵界定
2.1.2 文化认同结构分析
2.1.3 文化认同功能分析
2.2 文化类综艺节目及《国家宝藏》简介
2.2.1 文化类综艺节目内涵界定
2.2.2 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历程
2.2.3 《国家宝藏》节目概况
2.3 《国家宝藏》与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关系分析
2.3.1 《国家宝藏》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认同
2.3.2 《国家宝藏》巩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认同
2.3.3 《国家宝藏》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
第3章 新媒体视域下《国家宝藏》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提升的效果分析
3.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3.1.3 调查问卷样本描述
3.2 《国家宝藏》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提升的结果分析
3.2.1 在文化认知维度,提高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
3.2.2 在文化情感维度,强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属感
3.2.3 在文化参与维度,增强了对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性
3.3 《国家宝藏》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提升的积极作用
3.3.1 在文化符号认同方面,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唤醒受众文化记忆
3.3.2 在文化身份认同方面,通过媒介仪式激发受众对文化的情感归属
3.3.3 在文化价值认同方面,通过讲中国故事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
第4章 新媒体视域下《国家宝藏》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认同面临的挑战
4.1 传播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文化知识表现浅显
4.1.1 内容零散重复,缺乏深层次解读
4.1.2 文化底蕴不足,缺乏持续性创新
4.1.3 同类节目井喷,缺乏自主原创力
4.2 传播方式——形式主义突出,存在泛娱乐化现象
4.2.1 节目程式单一僵硬
4.2.2 过度重视明星效应
4.2.3 传统文化意义消解
4.3 传播效果——节目收益较低,文化传播效果有限
4.3.1 节目整体收视率比较低
4.3.2 新媒体平台运营疏于管理
4.3.3 节目衍生产业链开发不足
第5章 新媒体视域下《国家宝藏》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策略
5.1 采用专业化策略——深挖传统文化符号,拓展节目类型
5.1.1 坚持文化内容为王,垂直深度挖掘
5.1.2 建设共通话语体系,创新文化叙述
5.1.3 全面结合时代发展,精选传播主题
5.2 采用社会化途径——创新节目传播方式,引发情感共鸣
5.2.1 积极利用新媒介技术,创新传播形式
5.2.2 努力平衡文化与娱乐,提升节目格调
5.2.3 全力整合全媒体渠道,营造文化氛围
5.3 坚持品牌化战略——与受众多元互动,加强传播效果
5.3.1 努力打造品牌栏目,提高节目收视率
5.3.2 积极统筹媒体资源,管理新媒体平台
5.3.3 坚持以用户为导向,完善文化产业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国家宝藏》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提升效果的问卷调查
附录 B 《国家宝藏》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本文编号:4041985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支持传统文化发展
1.1.2 文化类电视节目掀起热潮
1.1.3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认同危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综述小结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1.5 研究问题及论文创新点
1.5.1 研究问题
1.5.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中国传统文化认同与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概述
2.1 文化认同理论概述
2.1.1 文化认同内涵界定
2.1.2 文化认同结构分析
2.1.3 文化认同功能分析
2.2 文化类综艺节目及《国家宝藏》简介
2.2.1 文化类综艺节目内涵界定
2.2.2 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历程
2.2.3 《国家宝藏》节目概况
2.3 《国家宝藏》与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关系分析
2.3.1 《国家宝藏》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认同
2.3.2 《国家宝藏》巩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认同
2.3.3 《国家宝藏》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
第3章 新媒体视域下《国家宝藏》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提升的效果分析
3.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3.1.3 调查问卷样本描述
3.2 《国家宝藏》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提升的结果分析
3.2.1 在文化认知维度,提高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
3.2.2 在文化情感维度,强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属感
3.2.3 在文化参与维度,增强了对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性
3.3 《国家宝藏》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提升的积极作用
3.3.1 在文化符号认同方面,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唤醒受众文化记忆
3.3.2 在文化身份认同方面,通过媒介仪式激发受众对文化的情感归属
3.3.3 在文化价值认同方面,通过讲中国故事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
第4章 新媒体视域下《国家宝藏》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认同面临的挑战
4.1 传播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文化知识表现浅显
4.1.1 内容零散重复,缺乏深层次解读
4.1.2 文化底蕴不足,缺乏持续性创新
4.1.3 同类节目井喷,缺乏自主原创力
4.2 传播方式——形式主义突出,存在泛娱乐化现象
4.2.1 节目程式单一僵硬
4.2.2 过度重视明星效应
4.2.3 传统文化意义消解
4.3 传播效果——节目收益较低,文化传播效果有限
4.3.1 节目整体收视率比较低
4.3.2 新媒体平台运营疏于管理
4.3.3 节目衍生产业链开发不足
第5章 新媒体视域下《国家宝藏》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策略
5.1 采用专业化策略——深挖传统文化符号,拓展节目类型
5.1.1 坚持文化内容为王,垂直深度挖掘
5.1.2 建设共通话语体系,创新文化叙述
5.1.3 全面结合时代发展,精选传播主题
5.2 采用社会化途径——创新节目传播方式,引发情感共鸣
5.2.1 积极利用新媒介技术,创新传播形式
5.2.2 努力平衡文化与娱乐,提升节目格调
5.2.3 全力整合全媒体渠道,营造文化氛围
5.3 坚持品牌化战略——与受众多元互动,加强传播效果
5.3.1 努力打造品牌栏目,提高节目收视率
5.3.2 积极统筹媒体资源,管理新媒体平台
5.3.3 坚持以用户为导向,完善文化产业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国家宝藏》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提升效果的问卷调查
附录 B 《国家宝藏》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本文编号:4041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404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