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新闻:新闻生产模式与权力结构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7-09-25 13:34
本文关键词:众筹新闻:新闻生产模式与权力结构的变革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传媒生态环境和信息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公民意识的觉醒和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促进了大众的公共讨论与公共事务参与;社会化网络的形成和互联网参与式文化的兴起扩大了人们的社会交往需求,释放了大众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新闻消费市场的长尾化使小众化的信息需求得以突显。在这一背景下,众筹新闻应运而生。众筹新闻是一种参与式新闻,指的是新闻项目发起人通过公开报道计划,向大众筹集新闻报道项目启动资金并执行计划,在计划完成后予以出资人一定回报的新闻生产模式。它以Spot.us网站的诞生为标志,以美国的Kickstarter、中国大陆的众筹网和中国台湾的weReport为代表在全球形成了新闻众筹的潮流。众筹新闻是对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的大变革:首先,众筹新闻以“发起人—出资人”共建的主体为新闻生产者,在新闻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了传受互动、信息消费和社会交往的同时进行;其次,众筹新闻生产主体的优化组合保障受众参与式和内容专业化充分结合;再次,由于新闻选题的差异化、小众化,众筹新闻遵循新闻订制化生产与消费的市场逻辑。这种新的模式颠覆了传统新闻生产的权力结构。众筹新闻以普通大众为生产主体和资金来源,基于网络社区平台进行新闻生产,使新闻生产的权力格局由“媒介主导”型向“传受平等”型转变,新闻生产的社会控制也从“集中组织化”走向“分散个人化”。然而,目前中国众筹新闻的发展面临着法规政策不完善、商业模式单一以及新闻生产专业性缺乏制度保障等诸多现实问题。对此,中国众筹新闻要注意:在选题上尽量规避政策风险;在平台的运营上普及众筹理念,丰富收入来源;同时要加强新闻生产者的自律,保证新闻生产的专业性。
【关键词】:众筹新闻 参与式 专业化 订制新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8-10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0-14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众筹新闻诞生的背景15-24
- 第一节 公民意识的觉醒和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16-19
- 第二节 社会化网络的形成与参与式文化的兴起19-21
- 第三节 新闻消费市场的长尾化21-24
- 第二章 众筹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24-39
- 第一节“交互—共享”型新闻生产路径的构建24-31
- 一、共建“发起人—出资人”的生产主体25-27
- 二、互动参与和新闻把关并行的传受交互27-29
- 三、信息消费与社会交往的同步性共享29-31
- 第二节 受众参与式与内容专业化的结合31-37
- 一、参与式生产主体的优化组合31-34
- 二、新闻内容的专业化与精深化34-37
- 第三节 新闻生产与消费的市场逻辑37-39
- 一、新闻产品的商品化37-38
- 二、新闻订制化生产与小众化消费38-39
- 第三章 众筹新闻生产权力结构的变革39-55
- 第一节 权力格局:从“媒介主导”向“传受平等”演变40-43
- 一、传播权力的再分配41-42
- 二、传受关系的平等化42-43
- 第二节 社会控制:从“集中组织化”向“分散个人化”演变43-55
- 一、从严格把关选题到自由发起新闻计划的政治管控44-48
- 二、从广告盈利到资金自筹的经济突破48-49
- 三、从“组织集中”到“分散个人”的媒介管制49-55
- 第四章 变革语境下众筹新闻生产的现实困境及未来发展55-68
- 第一节 众筹新闻面临的现实困境56-64
- 一、“小作坊式”生产模式56-57
- 二、“众筹”的法律空缺和网络新闻管理的限制57-61
- 三、新闻免费消费的固有习惯和平台收入单一61-64
- 第二节 中国众筹新闻的未来发展路径64-68
- 一、增加平台收入多样性,资金管理透明化64-65
- 二、宣传方式多样化,充分发挥“名人效应”65-66
- 三、提高新闻质量,发掘小众化需求66-67
- 四、健全管理法规,,规避法律风险67-68
- 结语68-71
- 参考文献71-78
- 附录78-79
- 致谢79-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秋生;黄贺铂;;“新闻众筹”及其对新闻生产和社会公共生活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 张磊;;新闻编辑室里的“潜网”[J];青年记者;2015年01期
3 喻恂;;程序视野下的新闻生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4 冯广圣;;长尾理论视域下“众筹新闻”现象研究[J];新闻界;2014年12期
5 栾轶玫;;“众筹新闻”:新闻生产的新模式[J];新闻与写作;2014年02期
6 谢静;;从专业主义视角看记者微博规范争议——兼谈如何重建新闻人与媒体组织间的平衡[J];新闻记者;2013年03期
7 叶青青;;新制度主义视野下的新闻生产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2年01期
8 蔡骐;黄瑶瑛;;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的发展[J];新闻记者;2011年08期
9 邓香莲;;新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特征[J];编辑学刊;2011年02期
10 吴青R
本文编号:917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91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