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梦”报道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5 21:36

  本文关键词:《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梦”报道话语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梦” 话语分析


【摘要】:自习近平首次公开提及“中国梦”一词之后,作为我国面向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以及在国外中国留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对外传播的主流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文版围绕“中国梦”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本研究采用梵·迪克的关于新闻文本的话语分析方法,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文版在2012年11月30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有关“中国梦”的报道内容作为研究样本,对该报报道“中国梦”的新闻话语的各层次文本结构、话语风格和修辞手法使用以及新闻话语建构的意义进行分析。从报道的总体情况上看,《人民日报》(海外版)从2013年到2015年中,各年份的“中国梦”报道数量不同,并且报道数量总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些报道虽然在各版面中均有出现,但主要出现在前8个版面中,其中头版最多。报道的议题范围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教文卫、军事、体育、国际等领域,但重点放在了科教文卫、社会和政治这三大领域。在报道主题上,“各领域或个人的中国梦实践”最多,“有关中国梦的活动或会议”和“对中国梦的阐释和论述”这两大主题的报道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新闻文体主要以通讯、消息和新闻评论为主。在新闻来源的选择上,在以本报记者报道为主的同时,还通过采访、约稿以及转载其它媒体报道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了各方关于“中国梦”的观点。在新闻话语的文本结构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梦”报道的新闻图式结构总体上包含了概述、主要事件、背景和评价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但在不同主题和不同文体的报道中,文本结构的内容并不都包含了以上四个内容,并且在结构内容的排列顺序上也存在差异,其中背景材料在大多数的报道中均有出现。在宏观语义结构和微观语义结构上,“中国梦”报道总体上按照了“总—分”的结构组成。在宏观语义结构上,文本的主题被分成了不同的宏观主题,使得整体的报道文本内容呈现了逐级分层的结构,并且各部分的结构内容与新闻图式结构的内容显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在微观语义结构上,每一篇报道的微观语义结构里都包含了至少两个及以上的命题,并且其中的绝大部分不仅有多个命题,还包含了众多的命题组。所以,在文本结构上,“中国梦”的话语表达层次丰富,类型多样。除此外,《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中国梦”报道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话语风格,在不同主题的报道中话语风格的具体表现又存在差异,其中大众化的风格最为常见。与此同时,排比句、比喻句、引用、设问和反问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增加话语表达的气势,使得“中国梦”更加形象化,通过强调、突出,使得“中国梦”更具吸引力和可信度,不仅丰富了“中国梦”的表达方式,在实现受众劝服效果上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新闻话语的呈现,《人民日报》(海外版)赋予了“中国梦”特殊的话语意义。首先,通过在报道中引用大量的中国历史材料和直接报道与“中国梦”有关的历史议题,建构了“中国梦源自于中国历史”的话语意义,阐述了“中国梦”与中国历史之间的联系。其次,在报道中使用“人民”和“人民群众”这两个关键词的同时,通过报道我国历史上的和当下的个人追梦故事并阐述个人追梦与国家圆梦之间的联系,建构了“国家梦与个人梦相互交织”的话语意义,建立起实现国家梦与实现个人梦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此外,《人民日报》(海外版)在诸多报道的新闻标题和正文中多次使用“美国梦”、“非洲梦”、“中法梦”等关键词,并在报道内容中围绕“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作了阐述,在建构“中国梦联系着世界梦”的话语意义的同时,进一步论述了实现“中国梦”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新闻话语的表达,“中国梦”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性的词汇转变成为了一个内涵丰富而又有重大意义公共话语,并且实现了集体性话语和个体性话语相互融合的突破。在此基础上,《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中国梦”报道在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并为受众提供社会共识和凝聚广大海外华人力量共同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可能,这种话语实践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梦” 话语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12
【目录】:
  • 摘要4-6
  • ABCTRACT6-9
  • 绪论9-23
  • 一、研究背景9-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21
  • 三、研究设计21-22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22-23
  • 第一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梦”报道情况23-28
  • 一、报道数量及时间分布情况23-24
  • 二、报道版面分布情况24-25
  • 三、新闻文体25
  • 四、议题范围和报道主题25-27
  • 五、新闻来源27-28
  • 第二章《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梦”报道话语分析28-51
  • 一、“中国梦”报道的新闻图式28-35
  • 二、“中国梦”话语的宏观语义结构和微观语义结构35-41
  • 三、“中国梦”报道的话语风格和修辞41-51
  • 第三章《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梦”话语意义建构51-61
  • 一、“中国梦”源自于中国历史52-54
  • 二、“国家梦”与“个人梦”相互交织54-56
  • 三、“中国梦”联系着“世界梦”56-61
  • 结语61-63
  • 参考文献63-66
  • 致谢66-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杰;;追寻中国梦,实现影音梦![J];家庭影院技术;2013年04期

2 ;本期主题:宣传十八大 共筑中国梦[J];新闻战线;2013年06期

3 徐瑾;;谁的“中国梦”[J];IT时代周刊;2013年11期

4 本刊特约评论员;慎海雄;;汇聚起追梦圆梦正能量[J];中国记者;2013年05期

5 陈寅;;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媒体使命与担当[J];中国记者;2013年06期

6 孙蓉;;新形势下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3年07期

7 李进;;共筑“中国梦”的媒体表达[J];新闻与写作;2013年07期

8 张汉平;;让阅读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J];新西部(理论版);2013年09期

9 丁成明;;树立新形象 展示新作风 体现新作为——深入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J];四川档案;2013年03期

10 一清;;我的梦——中国梦[J];当代劳模;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儒杰;;发展与公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价值取向[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韩庆祥;王海滨;;中国梦:根本前提、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3 许志功;;以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颜晓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包含倡导劳动[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柳洁;;以行业梦托起中国梦[A];浙江盐业(2013年第4期总第153期)[C];2013年

6 李仕湘;;我的中国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7 方晓;;“中国梦”与中国外交:世界贡献 中国打造[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8 李德顺;;中国梦的主体性意蕴[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9 熊炜;;围绕中国梦思想,推进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祁敬宇;;刍议大国崛起中的金融问题——兼议金融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作用[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萍;“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8年

2 秦毅;1.9%绝不是中国梦[N];中华建筑报;2009年

3 郭英剑;“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在哪里[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毛颖颖;让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N];北京日报;2010年

5 张红;呼唤“中国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本报记者 张骏 王海燕;“中国梦”触动了我们内心激情[N];解放日报;2012年

7 李思辉;温故《一九四二》,憧憬“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评论员;唯有实干,,才能实现中国梦[N];湖南日报;2012年

9 邓佑标;“中国梦”,我们一路追逐[N];解放军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夏斌;“中国梦”必将成为时代强音[N];解放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苹;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娄银梅;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山;“中国梦”的理论渊源与内涵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2 韩校;“中国梦”学理框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丽娜;践行群众路线对实现中国梦的当代价值[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丹;重庆市大学生的中国梦与其成就动机、学习责任心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杨先利;论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晓波;中国梦及其实现方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辛晓宁;试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5年

8 李雨泽;科技因素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9 李娇;习近平的“中国梦”解析[D];渤海大学;2015年

10 卞浩tD;“中国梦”的价值及其世界认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19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919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9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