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节目群主持模式的传播特征初探——以“快乐家族”和“天天兄弟”为例
本文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群主持模式的传播特征初探——以“快乐家族”和“天天兄弟”为例
【摘要】:本文以"快乐家族"和"天天兄弟"为例,分析群主持模式的构成特点,探究群主持模式在互动参与、节目效果、审美需求、人才建设等方面的传播特征,以期提升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群主持模式 主持群 电视综艺节目 传播特征
【分类号】:G222.2
【正文快照】: 主持群现象在当下的电视综艺节目中日趋流行,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关注。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精心打造的“快乐家族”和“天天兄弟”主持群,不仅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追捧,而且不断被同行所模仿和跟随。“所谓主持群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特色鲜明的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昌辉;王梅;;综艺节目中主持群的分工与配合——以《剧风行动》主持群为例[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主持人团队合作与分工——以《百史可乐》为例[J];明日风尚;2017年08期
2 张彤;;关于娱乐节目主持新样态分析[J];电视指南;2017年07期
3 张陆园;;电视综艺节目群主持模式的传播特征初探——以“快乐家族”和“天天兄弟”为例[J];视听;2017年02期
4 彭定芳;张菊兰;;竞技闯关类真人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以安徽卫视《男生女生向前冲》为例[J];新闻世界;2016年12期
5 陈楠;;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角色定位的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年14期
6 王添;;综艺节目主持群的语言模式及其表现[J];声屏世界;2016年06期
7 潘霄雅;;试论舞台主持人自我角色定位[J];戏剧之家;2016年04期
8 符彤;彭波;;“主持群”的运作机制及其品牌价值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01期
9 李天然;;解析韩国谈话类综艺节目——以《非首脑会谈》为例[J];新闻传播;2016年01期
10 田勇刚;;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1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廖岚;;浅谈直播节目主持人的配合[J];中国广播;2006年07期
2 耿小强,周群;我们的《剧风行动》[J];当代电视;2005年09期
3 齐爱军;元素·单元·主持人——综艺节目制作规律探讨[J];电视研究;2003年01期
4 毕芳;电视综艺节目与观众的角色心理[J];江汉论坛;2000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澍;做好电视综艺节目导播的几点体会[J];声屏世界;2000年12期
2 宋烨;试谈电视综艺节目的个性化追求[J];当代电视;2000年S3期
3 修海林;电视综艺节目在多元文化中的定位与选择[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赵捷,艺典;谈电视综艺节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01期
5 王澍;挑战电视综艺节目[J];声屏世界;2001年09期
6 焦晓军;敢问路在何方——对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思索[J];当代电视;2002年09期
7 李永明,麻剑辉;电视综艺节目的法律保护[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12期
8 袁风华;;质疑电视综艺节目中的“168”[J];中国老区建设;2003年12期
9 焦晓军;电视综艺节目娱乐性的误区[J];东方艺术;2004年S1期
10 张红生;电视综艺节目的趋势及对策[J];视听界;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雪颂;;电视综艺节目创新的新趋势——以中国好声音为例[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祥;电视综艺节目亟需提升文化品位[N];文艺报;2003年
2 徐大文;电视综艺节目急需文化内涵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2年
3 吴学安;电视综艺节目何时走出“跟风”怪圈[N];金融时报;2013年
4 何勇海;电视综艺节目“扎堆”三忧[N];河北日报;2013年
5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张政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长江学者 胡智锋;电视综艺节目“引进”为何愈演愈烈[N];光明日报;2013年
6 云志;电视综艺节目“守正”也要“出奇”[N];光明日报;2013年
7 驻马店电视台 党威;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N];驻马店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焦雯 实习生 薛帅;电视综艺节目:“拷贝”模式何时休[N];中国文化报;2013年
9 吴学安;电视综艺节目背后的创意缺乏[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4年
10 王志军;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林;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莉;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中的表演元素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柳静;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琳媛;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三俗”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向梦龙;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6 白海天;电视综艺节目的品质与品牌构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郑骁骁;台湾电视综艺节目“政治秀”的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延华;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品牌塑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慧;电视综艺节目公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张世玉;狂欢理论观照下的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冷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22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92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