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释意理论视角下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翻译原则探析

发布时间:2016-10-30 17:32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学的哲学思维方式及其互补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年

释意理论视角下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翻译原则探析

石少楠  

【摘要】:伴随中西方国家间合作交流的加深,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到世界各国关注的目光。推动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中医翻译工作者必须承担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但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却给翻译带来了诸多不便。中医语言是中医文化的高度浓缩,承载了大量密集的文化信息和内涵,如何准确传递原文意义是摆在每位致力于中医翻译事业人士面前的一道难题。分析当前中医文化翻译在国际传播中所遇到的困境,不难发现望文生义、乱译滥译错译现象明显,究其深层原因仍是译者缺乏有效实用的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忽视原语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实际意义,较少考虑国外读者的理解程度,没有有效兼顾到语言表达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对译者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行业准入体系不够完善,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以上种种因素都是造成目前翻译难题的症结所在。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实现中医文化走出去的宏伟目标,本文试图证明释意理论对于中医文化翻译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以期说明释意理论是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针对当前的翻译问题,本文以法国释意派翻译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五点翻译原则和两点启示。其中五点翻译原则包括:坚持接受性原则,贴近西方读者思维模式,贴近英语表达方式,为读者考虑,忠实于读者的感受;坚持增补性原则,采取添加注释的方法对词汇空缺进行填补,搭建国外读者的认知通道;坚持变通性原则,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句篇章中的意思往往千差万别,要想处理好这些词语的翻译,就必须将词语代入原文中辨别其在原文中所蕴含的意义,具体分析后寻求到准确的翻译;坚持对应性原则,借鉴西医对应术语为我所用;坚持含蓄性原则,把握翻译的分寸,突出有效信息的传递。两点启示包括:重视译者的作用,加强翻译人才培养力度;重视翻译理论建设,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释意理论指导在中医文化翻译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吉良;;巴黎释意学派口译过程三角模型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2 周冬梅;;顺应论视阈下的《黄帝内经》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3 鲍刚;口译程序中的“思维理解”[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曹山鹰;中医文化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年02期

5 蒋学军;;中医典籍中的文化图式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0年01期

6 卢晓青;;文化差异与中医英译[J];外国语文;2009年05期

7 李伟彬;从中英文化差异看中医英译的基本原则——兼评李照国、朱忠宝《中医英语翻译技巧训练》[J];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04期

8 张斌;王雨艳;;语言文化在中医英译中的可译性限度[J];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06期

9 王雨艳;张斌;;中医药文化翻译十年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年02期

10 杨乐;周春祥;;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中医文化类方剂名英译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谚语翻译的“三美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李晋;;文学文体与应用文体翻译技巧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3 刘畅;;旅游翻译之我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6期

4 朱玲玉;;“增译”策略后的动机探讨——以诗歌翻译个案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张筱瑛;;大众传媒在中医文化传播中的社会责任与行为研究[J];今传媒;2010年09期

6 王玉柱;高文新;;中、西医学的哲学思维方式及其互补性[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7 丁雪光;;中医核心词汇和经典语句翻译策略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8期

8 章柏成;;中国外语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研究:现状、局限与展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9 武敏;;《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中例证存在的问题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赵小兵;马冲宇;;论文学译者的创造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从释意理论看口译中意义的传达[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蒋红红;;民俗文化翻译探索[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晨;;从品克的认知模型看口译听辨与理解的微观过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欧阳长怡;;论释意理论指导下的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及释意训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夏贵清;;得意忘形和以意赋形——论翻译与忠实[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6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卢芙蓉;杨胜兰;;中医翻译亟待规范化[A];竞争 合作 创新——科技期刊未来发展之路——第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陈静;;从“口译能力”与“译员能力”的对比浅谈口译教学训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伟;广义科学哲学视野下中医本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3 邱玏;中医古籍英译历史的初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4 赵伟;广义科学哲学视野中医本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谌莉文;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王玉柱;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胡真;先秦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9 洪梅;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10 高彬;猜测与反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竹君;吉尔模式下对口译理解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田昕霞;从释意理论的回顾和思考看会忆口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湛意;口译理论新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汤月婷;从释意理论和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口译中意义的显性/隐性双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潇予;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David Copperfield四个中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巧英;释意理论观照下的新闻发布会口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孙磊锋;科技英语现场口译及译员素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晓君;“信达雅”原则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进;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管小竹;浅析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的释译技巧[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枫;;中医术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吴国华,彭文钊;关于语言国情学[J];当代语言学;2001年03期

3 麦考尔·雅蒲;中医英译“比照西医”原则的分析[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彭文钊;;俄罗斯语言文化学:源流与发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刘燕波;黄莺;;文化语境下的中医翻译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邵康蔚;《红楼梦》对医学的贡献[J];红楼梦学刊;2000年03期

7 冯全功;;新世纪《红楼》译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2000—2010)[J];红楼梦学刊;2011年04期

8 肖平;《黄帝内经》英译评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陈大舜;;试用唯物辩证法剖析中医阴阳五行学说[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10 汤思敏;;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中医隐喻翻译[J];嘉应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徐雪莉;[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洪梅;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英;;守望中医文化 重建精神家园——“张其成教授谈中医文化与发展”专访[J];中医药文化;2008年04期

2 刘理想;;略论中医文化与中医医学科学的关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04期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学[J];医学与哲学(A);2013年01期

4 王旭东;;中医文化价值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目标[J];医学与哲学(A);2013年04期

5 ;研究中医文化促进中医发展[J];医学与哲学;1992年02期

6 杨桂华;中医文化与中医发展[J];医学与哲学;1996年02期

7 赵秀琴,李建英,常存库;中医文化理念与中药开发战略[J];医学与哲学;1997年12期

8 谭舯;;中医文化[J];统一论坛;2013年06期

9 冯春;;对传统中医文化现状的认识及其发展建议[J];学习与实践;2007年05期

10 陈少宗;;中医科学与中医文化有关问题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A);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玫姬;;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医文化的现代发展[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2 刘更生;;中医文化概说——兼论中医“申遗”的内容[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平;;中医文化与佛教思想[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4 冯兴中;;试论中医文化在中医临床中的意义[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潘朝曦;;中医文化的思考[A];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张建明;;中医文化之我思[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7 涂怀浩;;试论中医文化的时代特征[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8 耿学斯;金冠羽;;论中医文化教育在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中的重要地位[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何迎春;彭宗朝;田道法;;中医文化的困境与突围[A];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曹福崇;钱尚言;吴国民;;继承、创新、反哺是振兴中医文化的灵魂[A];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龙 山东公允律师事务所;[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N];健康报;2011年

3 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4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皋永利;[N];健康报;2012年

5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毛嘉陵;[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6 记者 徐雪莉;[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7 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N];健康报;2012年

8 刘昌海 (教师);[N];健康报;2012年

9 张春红;[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年

10 记者 王淑军;[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什文;论中医文化中的母性元素[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许凤秋;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如何促进中医的发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刘寰;中医文化传承与中医药校园规划设计[D];天津大学;2014年

4 滕荣欣;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中医医院文化建设[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石少楠;释意理论视角下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翻译原则探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郦力;中医文化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天津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相关作者

>刘寰 >滕荣欣

>石少楠 >郦力

>王什文 >许凤秋

释意理论视角下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翻译原则探析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学的哲学思维方式及其互补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59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e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