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老年患者常见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16-07-15 12:10

  本文关键词:老年患者常见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老年患者常见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关注老年患者常见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摘要] 目的 对老年患者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使用西药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7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不良反应的表现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 老年患者

  [摘要] 目的 对老年患者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使用西药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7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不良反应的表现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 老年患者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全身性损害为32.86%、皮肤组织和黏膜组织损害25.71%、体位性低血压14.29%,以及耳毒症、精神症状、肝肾功能损害、尿潴留等损害。在给药途径方面,以静脉滴注为主(74.29%);在药物类型方面,以抗菌药物为主(35.71%)。 结论 老年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比较多,其预防措施可以从加强医生专业技能、个性化用药、选择合适的联合药物等方面来进行。
6 7188431
  [关键词] 老年患者;西药;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3-0103-03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老年人逐渐成为药品和保健品的最大消费人群,其消费比例为40%[1]。老年人群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环境都处于不断衰退阶段,各类疾病的发病率都随之升高,这也导致老年人群需要借助大量的药物用于健康和生命维持,但是西药品种的繁多也造成了乱用药现象的普遍存在,使老年人在用药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杨云莹[2]认为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5倍。因此,探讨老年患者使用西药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对保证用药安全、对保证用药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使用西药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70例,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60~92岁,平均(64.8±5.9)岁,所有患者均没有精神性疾病,使用西药之后均出现不良反应。将70例患者按照年龄段进行划分,其中60~69岁40例,70~79岁18例,80~92岁12例。病例来源:门诊患者13例,住院患者57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总结,对其相关原因进行探讨,对其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统计本组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所占比例;统计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统计不同药物类型诱发的不良反应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本研究中,在老年患者服用西药的不良反应中,全身性损害23例(32.86%),皮肤组织和黏膜组织损伤18例(25.71%),体位性低血压10例(14.29%),精神症状5例(7.14%),耳毒症6例(8.57%),尿潴留4例(5.71%),肝肾功能损害2例(2.86%),其他损害2例(2.86%)。不良反应症状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给药途径分析
  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肌肉注射、口服、外用四种,其中静脉滴注不良反应52例(74.29%),肌肉注射不良反应7例(10.00%),口服不良反应9例(12.85%),外用不良反应2例(2.86%)。与静脉滴注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59.322、53.717、75.366,P<0.01)。
  2.3 药物类型分析
  诱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主要有8种,包括抗菌药物25例(35.71%),免疫系统药物2例(2.86%),血液系统药物3例(4.29%),心血管系统药物5例(7.14%),内分泌系统药物6例(8.57%),抗癌药物8例(11.43%),消化系统药物10例(14.29%),神经系统药物11例(15.71%)。与抗菌药物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1.475、18.893、14.464、12.561、9.322、6.701、5.594,P<0.01)。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3.1.1 全身性损害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内的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药物进入人的身体之后能够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数量减少[3],从而导致血液中的药物剂量增多,从而导致机体药物效应增加,从而引发西药不良反应。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血流量减少,相关酶的活性功能减弱,药物的代谢速率下降[4],使得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增加,从而诱发高热、头晕等不良反应症状。
  3.1.2 皮肤组织与黏膜组织损伤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皮肤中的水分也会有所流失,皮肤中的水分含量相较于正常值来说会比较低[5]。在服用西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会导致皮肤黏膜和口腔黏膜受到损伤,会导致组织细胞出现脱水的情况,会导致丘疹、红斑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3.1.3 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调节能力也会有所下降,老年患者机体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会失调[6]。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降压药、三环类的抗抑郁药和利尿剂进行治疗时,容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出现。
  3.1.4 精神症状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脑血流量逐渐下降,脑内酶活性也逐渐降低[7]。如果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容易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老年人出现焦虑抑郁、精神错乱、烦躁不安、悲观失望等不良症状[8]。
  3.1.5 耳毒症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听力功能本身就有所下降,在药物的影响下,前庭症状或者听力下降等情况经常出现,临床证明,氨基苷类抗生素药物会对听力神经造成严重的损伤[9]。   3.1.6 尿潴留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和中枢抗胆碱类药物会对老年人的神经造成一定的阻滞[10],如果老年患者患有前列腺肥大、膀胱纤维病变,尿潴留的发生率会大大增加。
  3.1.7 肝肾功能损害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皮肤、器官、各个组织中的水分会相应地减少,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几率会相应地比较高。在临床药物方面,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对肾脏的损伤极大[11],因此,在临床上对这类药物的使用要谨慎。
  3.2 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
  3.2.1 提升医生的专业技能 目前,在临床用药方面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有效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解决医患纠纷,医院应定期开展讲座、召开会议,开展用药培训,强化医生的合理用药意识、提升医生的用药水平[12]。在对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用药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老年患者的病情;其次要详细了解老年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最后要根据老年患者的体征选择老年患者适用的药物,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如果有些药物可用可不用,就尽量不用。根据研究发现,对老年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86%,因此,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慎重。
  3.2.2 合理控制用药剂量 《中国药典》在老年人用药剂量方面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的用药剂量要控制为成人的3/4,部分药物要控制为成人的1/2[13]。同时,Delafuente JC认为在安排老年人的用药剂量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史、药物特性、体质、药物的耐受性和脏器功能等指标进行个体化安排[14]。
  3.2.3 合理使用联合药物 药物有其各自的应用效果,药物联合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患者体内药物的耐受性增加[15],同时药物之间的交联反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这种危害在老年患者的身上会得到更加明确的体现。因此,在对老年患者使用临床西药的时候,要尽量减少联合药物的使用。比如,在使用降糖药的时候,要尽量不使用普萘洛尔,因此,普萘洛尔一方面能够降低血糖,但是另一方面还会将老年患者的低血糖症状掩盖,会增加老年患者的低血糖危害。
  3.2.4 遵照医嘱服用药物 (1)人的机体运行会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老年患者在用药的时候要尊重这种生物规律,按照医生嘱咐的时间服药,以免降低药效。Rand在研究中表明,非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在用药的依从性方面要比住院患者低[16]。因此,医生要叮嘱老年人按时服药。(2)不随便使用药物。部分老年人受到广告或者亲友等的影响,对营养品和保健品过分相信,随意服用,结果不仅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还使得内脏受损,引发药源性疾病。因此,医生要嘱咐老年患者不要随意地服用保健药物,要保持健康的心态,科学的饮食,以保证身体健康。
  3.2.5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根据研究发现,给药途径不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不同。在四种不同的给药方式中,外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率最低,为2.86%;在非外用药物中,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率最高为74.29%,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率次之为12.56%,肌肉注射的不良反应率最低为10%。因此,对于那些非外用药物,要尽量使老年患者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服用,减少静脉滴注的次数,以减少老年患者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比较多,其预防措施可以从加强医生专业技能、个性化用药、选择合适的联合药物等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1] 孙志新. 老年患者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及防治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30):212.
  [2] 杨云莹. 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J]. 医学信息,2013,13(20):572.
  [3] 邹家龙. 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147-148.
  [4] 高尚艳. 老年人常见西药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J]. 赤子,2015,21(7):167.
  [5] 李盼凡. 高龄患者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J].医学信息,2013,17(25):490.
  [6] 邵云侠. 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策略初探[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9(31):84.
  [7] 周延坤. 中西药结合用药造成不良反应因素及防治对策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127-128.
  [8] 周德胜. 中西药联用所致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2(36):114-115.
  [9] 李志坚,冀满丰. 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07-109.
  [10] 戴劲. 多种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110-111.
  [11] 林浩.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6):108-109.
  [12] 刘庆喜. 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987.
  [13] 顾春涯.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分析[J]. 北方药学,2015,13(6):149.
  [14] 楚冬梅. 多种西药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观察分析[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477.
  [15] 杨明春. 浅谈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导致不良反应[J]. 中国农村卫生,2014,6(z2):8-9.
  [16] 韩沈平. 多种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5):265,286.
  (收稿日期:2015-09-08)

责任编辑:ZCZX


  本文关键词:老年患者常见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1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71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3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