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花石峡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与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16-07-19 00:03

  本文关键词:辽西医巫闾山花岗岩锆石SHRIMP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年

青海共和—花石峡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与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周建  

【摘要】: 青海共和-花石峡地区是中央造山带交接转换的重要结点地区。西部以瓦洪山断裂与柴达木地块、东昆仑造山带接界,东以多禾茂断裂带为界与西秦岭相邻,南以勉略-阿尼玛卿缝合带与巴颜喀拉-松潘造山带相邻,北以青海湖南山断裂为界与祁连造山带相邻。该区碎屑沉积岩均属杂砂岩与长石砂岩,其物质来源上主要是镁铁质及其变质深熔产物、古老基底物质及其深熔产物及花岗岩类。 从元古宙到晚古生代REE总量降低,Eu异常降低,轻重稀土分馏减弱,可能反映了晚古生代沉积物源区有地壳增生,地幔物质加入;较晚古生代,三叠纪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异常更为明显REE总量升高,可能反映了源区地壳壳内深熔作用过程中再循环地壳组分增多。 共和-花石峡碎屑沉积岩Nd模式年龄集中在1.1-1.3Ga和1.4-2.0Ga,频率峰值约为1.2 Ga和1.7 Ga,明显不同于西秦岭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组成,而与东昆仑、祁连和柴达木的模式年龄相似,说明共和-花石峡碎屑沉积岩的物质来源主要为东昆仑、祁连和柴达木,西秦岭作为一个主要物源的可能性很小。 碎屑锆石的U-Pb年龄分布特征表明新元古代祁连、柴北缘的地壳增生事件形成的物质构成了共和-花石峡中石炭-二叠纪750-1000Ma碎屑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祁连、柴达木、东昆仑基底岩石构成大于1100Ma碎屑沉积物的另一重要来源。二叠纪锆石年龄分布与中石炭-二叠纪明显不同,出现250-300Ma年龄峰值,祁连和柴达木基本没有250-300Ma的年龄报道,而在东昆仑200-300Ma的花岗岩类分布非常广泛,说明东昆仑构成了200-300Ma碎屑沉积物的主要来源,与祁连、柴达木一起构成共和-花石峡主要的物源区。三叠纪的锆石年龄分布与二叠纪相似,但是250-300Ma的年龄所占比例明显增多,说明在三叠纪共和-花石峡碎屑沉积岩物源区与二叠纪相同,东昆仑对共和-花石峡碎屑沉积岩的贡献加大。 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反映出物源区四期地壳增生历史: 350Ma ,500-1000Ma,1.7-2.5Ga和3.8-4.1Ga。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P59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19
  • 1.1 论文选题与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1.2.1 国际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6
  • 1.3 研究内容16-17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7-18
  • 1.5 完成的工作量18-19
  • 2 地质概况与样品分析19-31
  • 2.1 地质概况19-21
  • 2.2 区域地层21-25
  • 2.2.1 南祁连山小区21-23
  • 2.2.2 东昆仑山南坡小区23-24
  • 2.2.3 兴海—同仁小区24-25
  • 2.3 样品分布25-29
  • 2.4 测试方法29-31
  • 2.4.1 岩石化学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29
  • 2.4.2 Sm-Nd 同位素分析29-30
  • 2.4.3 锆石U-Pb 同位素分析30-31
  • 3 邻区地质演化与岩浆热事件31-40
  • 3.1 东昆仑地质演化与岩浆热事件31-33
  • 3.1.1 前寒武纪基底31-32
  • 3.1.2 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旋回32
  • 3.1.3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32-33
  • 3.2 柴达木地质演化与岩浆热事件33-36
  • 3.2.1 前寒武纪基底成生与演化33-34
  • 3.2.2 泛非期—祁连期洋陆转化阶段34-35
  • 3.2.3 天山期—印支期的板内演化阶段(D_1-T_3)35-36
  • 3.3 祁连地质演化与岩浆热事件36-38
  • 3.3.1 晋宁期基底的形成和其后的大陆裂谷构造演化阶段36-37
  • 3.3.2 洋底扩张及沟弧盆体系大洋盆地演化37
  • 3.3.3 造山作用阶段37-38
  • 3.4 西秦岭地质演化与岩浆热事件38-40
  • 3.4.1 基底演化形成阶段38
  • 3.4.2 超大陆裂解和秦祁昆大洋体系形成演化阶段38-39
  • 3.4.3 碰撞造山阶段39
  • 3.4.4 碰撞期后板内伸展阶段39-40
  • 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40-53
  • 4.1 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40-47
  • 4.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47-53
  • 5 Sm-Nd 同位素地球化学53-60
  • 6 共和—花石峡碎屑锆石年代学60-78
  • 6.1 锆石特征60-63
  • 6.2 锆石定年结果63-78
  • 7 共和-花石峡碎屑沉积岩物源识别78-84
  • 7.1 西秦岭能否作为共和—花石峡碎屑沉积岩的物源?78-80
  • 7.2 邻区(东昆仑、柴达木、祁连和西秦岭)锆石U-Pb 年龄分布特征80-81
  • 7.3 共和—花石峡碎屑沉积岩物源的识别81-84
  • 8 共和—花石峡碎屑锆石Hf 同位素特征84-93
  • 8.1 共和—花石峡碎屑锆石Hf 同位素组成84-91
  • 8.2 邻区地壳增生期历史91-93
  • 9 结论93-96
  • 致谢96-97
  • 参考文献97-10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刚;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陆源碎屑成分及其构造属性[J];沉积学报;1999年03期

    2 阿成业,王毅智,任晋祁,保光谱;东昆仑地区万保沟群的解体及早寒武世地层的新发现[J];中国地质;2003年02期

    3 李永军,赵仁夫,刘志武,董俊刚;西秦岭三叠纪沉积盆地演化[J];中国地质;2003年03期

    4 杨经绥,王希斌,史仁灯,许志琴,吴才来;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南缘德尔尼蛇绿岩:一个被肢解了的古特提斯洋壳[J];中国地质;2004年03期

    5 孙延贵,张国伟,郭安林,王瑾;秦—昆三向联结构造及其构造过程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J];中国地质;2004年04期

    6 陈岳龙;唐金荣;刘飞;张宏飞;聂兰仕;蒋丽婷;;松潘—甘孜碎屑沉积岩的地球化学与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J];中国地质;2006年01期

    7 裴先治;孙仁奇;丁仨平;刘会彬;李佐臣;刘战庆;孟勇;;陇东地区阎家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07年01期

    8 孙延贵,田琪,王青海;西秦岭与东昆仑的侧向碰撞与造山[J];青海国土经略;2001年02期

    9 王毅志,梁超云;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古元古代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青海国土经略;2001年S1期

    10 刘成东,莫宣学,罗照华,喻学惠,谌宏伟,李述为,赵欣;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类Pb-Sr-Nd-O同位素特征[J];地球学报;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张彦;季强;刘敦一;宋彪;姚培毅;刘新宇;;四合屯珍稀化石层的时代———Ar/Ar和SHRIMPU/Pb年龄新证据[J];地层学杂志;2005年S1期

    2 许德如;夏斌;李鹏春;张玉泉;陈广浩;马驰;;海南岛北西部前寒武纪花岗质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年04期

    3 张宗清,宋彪,唐索寒,张寿广,杨永成,王进辉;秦岭佛坪变质结晶岩系年龄和物质组成特征——SHRIMP锆英石U-Pb年代学和全岩Sm-Nd年代学数据[J];中国地质;2004年02期

    4 张宗清,刘敦一,宋彪,张寿广,张维吉,杨永成;秦岭造山带中部存在太古宙岩块——陕西商南县湘河地区楼房沟斜长角闪岩-浅粒岩锆石SHRIM PU-Pb年龄及其意义[J];中国地质;2005年04期

    5 杜建军;马寅生;赵越;王彦斌;;辽西医巫闾山花岗岩锆石SHRIMP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07年01期

    6 陈志刚,李献华,李武显,刘敦一;赣南全南正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对华南燕山早期构造背景的制约[J];地球化学;2003年03期

    7 万渝生,罗照华,李莉;3.8Ma:青藏高原年轻碱性玄武岩锆石离子探针U-Pb年龄测定[J];地球化学;2004年05期

    8 张成立,刘良,张国伟,王涛,陈丹玲,袁洪林,柳小明,晏云翔;北秦岭新元古代后碰撞花岗岩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J];地学前缘;2004年03期

    9 赵越;宋彪;张拴宏;刘健;;北京西山侏罗纪南大岭组玄武岩的继承锆石年代学及其含义[J];地学前缘;2006年02期

    10 张华锋;翟明国;彭澎;;华北克拉通桑干地区高压麻粒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含义[J];地学前缘;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荣新;郑永飞;吴元保;;皖南蛇绿岩套辉长岩锆石U-Pb定年以及元素和氧同位素研究[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沈传波;梅廉夫;吴敏;汤济广;;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年代学制约[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立军;冯常茂;刘池洋;孙淑静;赵靖舟;赵永刚;;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晚三叠世构造热事件分析[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勤燕;陈能松;刘惠芳;郑曙;;德令哈地区变质表壳岩中石榴石核-幔-边结构的EPMA研究[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冯明;刘化清;王宏波;白云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三叠世存在“古陆梁”吗?[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6 刘波;;鄂西北上武当群沉积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9)[C];1995年

    7 李昌年;薜重生;张克信;樊光明;;赣东北蛇绿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8 裴先治;张国伟;丁仨平;刘会彬;李佐臣;刘战庆;;西秦岭北缘地区早古生代洋壳蛇绿岩和岛弧岩浆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曾乔松;陈广浩;王核;单强;;阿尔泰山南缘冲乎尔盆地片麻状斜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及成因探讨[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丁仨平;裴先治;刘会彬;李佐臣;孙仁奇;刘战庆;孟勇;;西秦岭天水地区新阳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LA-ICP-M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孝平;通化地区古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钟长汀;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古元古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年代学与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李全忠;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基性岩Pb-Sr-Nd同位素特征:下地壳对其地幔源区的贡献[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章凤奇;松辽盆地北部早白垩世火山事件与地球动力学[D];浙江大学;2007年

    5 谭绿贵;新疆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后碰撞岩浆活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柏涛;多物源示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勇生;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走滑运动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王瑞廷;煎茶岭与金川镍矿床成矿作用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9 裴先治;勉略—阿尼玛卿构造带的形成演化与动力学特征[D];西北大学;2001年

    10 葛小月;海南岛中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刚;赣南燕山早期火成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年

    2 周长勇;大兴安岭北部塔河堆晶辉长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05年

    3 刘珺;安徽庐枞火山岩盆地中巴家滩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潜力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陈涛;西藏冈底斯带曲水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混合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张吉衡;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格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刘建辉;黑龙江杂岩带的地质成因及其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7 赵全国;通化赤柏松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的形成时代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成矿作用的制约[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杨德彬;蚌埠荆山“混合”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D];吉林大学;2006年

    9 董锋;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和镁铁质岩浆岩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纪伟强;吉黑东部中生代晚期火山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D];吉林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德有,吴福元,张艳斌,高山;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的证据[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李献华,梁细荣,韦刚健,刘颖;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LAM-MC-ICPMS精确测定[J];地球化学;2003年01期

    3 马芳,穆治国,刘玉琳,R.J.Fleck;河北滦平球状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源区性质探讨[J];地球化学;2004年06期

    4 田昌烈,曹从周,杨芳林;中朝陆台北侧褶皱带(中段)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学报;1989年00期

    5 聂凤军,裴荣富,吴良士;内蒙古白乃庙地区绿片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钕和锶同位素研究[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5年01期

    6 牛树银,胡骁,孙爱群;华北地台北侧的古板块构造演化[J];地质科技情报;1993年01期

    7 钟玉芳;马昌前;佘振兵;;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应用研究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2006年01期

    8 徐备,J.Charvet,张福勤;内蒙古北部苏尼特左旗蓝片岩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J];地质科学;2001年04期

    9 陈斌,赵国春,SimonWILDE;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南两类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论评;2001年04期

    10 马芳,穆治国,刘玉琳;河北滦平球状闪长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许立权;内蒙古白云鄂博-满都拉地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岩浆岩特征与大地构造演化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魏红红;鄂尔多斯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党犇;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下古生界天然气聚集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4 付金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D];西北大学;2004年

    5 刘锐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高志友;南海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指示[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7 陈全红;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刘小洪;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研究与孔隙成岩演化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维;内蒙古达茂旗地区早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埃达克深成岩SHRIMP年代学[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2 汪正江;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沉积体系及其与煤成气成藏关系的研究[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3 杨仁超;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古生界沉积相与层序地层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吝文;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沉积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何卫军;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直罗组—安定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廷栋;;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J];中国地质;2006年04期

    2 金福全,刘因,王道轩,李双应;关于三尖铺组——大别山北麓的侏罗纪地层问题[J];安徽地质;1999年04期

    3 葛文春,林强,方占仁;宽甸环斑花岗岩的同化混染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1年02期

    4 孔华,金振民,林源贤;道县玄武岩中麻粒岩包体的岩石学及年代学[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刘树根,赵锡奎,罗志立,徐国盛,王国芝,C.J.L.Wilson,Dennis Arne;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构造事件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倪志耀,翟明国,王仁民,童英,侯艳先;冀北退变榴辉岩的Pb同位素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孙传敏;川西元古代蛇绿岩与扬子板块西缘元古代造山带[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8 钱壮志,胡正国,刘继庆;东昆仑北西向韧性剪切带发育的区域构造背景——以石灰沟韧性剪切带为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9 张传林,杨瑞东,朱立华,金章东,杨志华;西秦岭元古界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地层学杂志;1999年03期

    10 杨永泰,张宝民,席萍,余辉龙,吴光大,刘东;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展布规律新认识[J];地层学杂志;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丹玲;孙勇;刘良;张安达;罗金海;柳小明;;柴北缘鱼卡河超高压榴辉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财胜;青海东昆仑造山带金、银成矿作用[D];吉林大学;2004年

    2 陈亮;柴达木北缘榴辉岩类的地球化学及其动力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3年

    3 郝国杰;青海都兰地区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物质组成及地质演化[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波;甘肃天水地区清水—张家川早古生代变质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长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敢,章邦桐,石少华,许来生,李妩巍,金明;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铀矿地质;2005年01期

    2 陈岳龙;李大鹏;周建;张宏飞;刘飞;聂兰仕;蒋丽婷;柳小明;;中国西秦岭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J];地学前缘;2008年04期

    3 赵祖斌,高山,骆庭川,凌文黎;华北克拉通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异常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初步研究[J];地学前缘;2000年02期

    4 刘飞;陈岳龙;苏本勋;兰中伍;蒋丽婷;;松潘—甘孜地区三叠系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锆石年龄研究[J];地球学报;2006年04期

    5 周炼;高山;刘勇胜;凌文黎;张利;;扬子克拉通北缘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周炼;高山;Chris Hawkesworth;Corey Archer;谢树成;;扬子克拉通北缘显生宙碎屑沉积岩Mo同位素初步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2008年21期

    7 高山,张本仁,谷晓明,谢千里,郭孝明;华北与扬子板块志留—泥盆纪对接的沉积地球化学证据[J];中国科学B辑;1991年06期

    8 陈岳龙;唐金荣;刘飞;张宏飞;聂兰仕;蒋丽婷;;松潘—甘孜碎屑沉积岩的地球化学与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J];中国地质;2006年01期

    9 龙晓平;袁超;孙敏;肖文交;林寿发;王毓婧;蔡克大;;北疆阿尔泰南缘泥盆系浅变质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J];岩石学报;2008年04期

    10 陈岳龙;周建;皮桥辉;王忠;李大鹏;;青海共和—花石峡三叠纪碎屑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地学前缘;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岳龙;李大鹏;刘飞;张宏飞;聂兰仕;蒋丽婷;宋彪;柳小明;王忠;;松潘—甘孜与龙门山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大鹏;陈岳龙;王忠;刘金宝;林宇;周建;;内蒙古中东部显生宙碎屑沉积岩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含量及Hf同位素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岳龙;周建;皮桥辉;王忠;李大鹏;;青海共和-花石峡碎屑沉积岩的地球化学与锆石U-Pb年龄初步研究及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大鹏;陈岳龙;王忠;周建;林宇;;内蒙古中-东部兴蒙造山带显生宙沉积记录——对物源特征及构造演化的指示[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晓平;新疆阿尔泰古生代碎屑沉积岩的沉积时代、物质来源及其构造背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建;青海共和—花石峡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与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刘飞;松潘—甘孜及龙门山地区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

    相关作者

    >刘飞 >周建

    >龙晓平

    花石峡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与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辽西医巫闾山花岗岩锆石SHRIMP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3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73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4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