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西医什么时候传入中国_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史_[历史]晚清西医在中国(药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6-07-27 11:09

  本文关键词:晚清西医在中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历史]晚清西医在中国

     晚清官员请传教医师看病,在当时是公开的秘密。林则徐就曾请西医治疗过疝气。清人笔记记载,林则徐临终大呼“星斗南”三字而卒。今人考证,“星斗南”正是闽语“新豆栏”,传教士在广州的医局所在地。西医的震撼力,由此可见一斑。

    一段重要的历史细节

    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对传教事宜只字未提。1844年7月3日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写进了与传教有关的内容。其中写道:“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馆、礼拜堂及殡葬之处”。“礼拜堂”三字,意味着美国传教士获得了在通商口岸进行宗教活动的自由。这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第一次出现的与传教有关的条款。对于这一内容的加入,参加条约谈判的美国传教士伯驾,事后在耶鲁大学神学院的一次讲演中,透露了其中的细节。伯驾说,中美代表在望厦村谈判时,讨论到条约第17款,涉及在通商口岸的商务和住宅、墓地及医院的租地问题,参加谈判的中方随员潘仕成建议加进“礼拜堂”这一补充性条款。这是在伯驾看来最为重要的条款。

    潘仕成为什么要提议加进这一条款呢?潘仕成原本为十三行商人,因其“与米利坚商人颇多熟悉,亦素为该国夷人所敬重”,因而被耆英调至衙署专理夷务。潘仕成父母曾是伯驾的病人,对伯驾有感激之情。

    潘仕成对西方人的风俗人情有较多的了解,认为中国人不可能以自己的礼俗习惯来改变西方人的传统,他因此提议加进这一内容。

    潘仕成是小小的随员,他的提议固然有影响,但关键性人物是两广总督耆英,他为什么会接受这一条款呢?原来,耆英也是伯驾的病人。

    据记载,,耆英因患皮肤病,曾通过马儒翰请伯驾帮助医疗,后又派随从向伯驾讲述病情。伯驾精心为他配好药方,使他病情明显好转。耆英多次在公众场合赞美医药传教,并手书条幅“妙手回春,寿世济人”,赠给伯驾。

    看来,有关内容的加入,与参加谈判的中方代表对西医的情感有关。

    其实,请伯驾看病的不只耆英,两广总督、广东巡抚衙门的大小官员,直接请伯驾治病的人为数不少,清政府官员请传教医师看病在当时不过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此前,钦差大臣林则徐就曾请伯驾看病。当时,林则徐托人与伯驾联系两件事,一是讨教西国有无戒鸦片的特效药,二是问伯驾如何治疗疝气病。前者为公,后者为私。伯驾回答,治鸦片瘾无特效药,治疝气病有办法,但要病人亲自来。林没有去,但他派了个替身,取回了几只疝气袋,用了以后,病情明显好转。于是,林则徐成了伯驾医务档案中的第6565号病人 ......


    百拇医药网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95 字符。


  本文关键词:晚清西医在中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6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76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9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