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批评“形态”的“漏失”与“增容”
本文关键词:文学理论批评“形态”的“漏失”与“增容”
【摘要】:"形态学"虽生发于生物研究领域,因其研究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逐渐被移用于其他学科。位移于文艺批评领域的"形态学"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概念、范畴和特点,但由于批评观念和批评视域的影响,批评"形态"研究出现了一定的"漏失"现象。批评主体和批评对象在广义"批评"基础上的"增容"有助于填补"形态"空缺,形成显、隐两种存在方式交融的批评"形态"完整格局。而且只有对已显之"实"和未显之"虚"的双面关照才能体会批评"形态"动态与静态交互、显性与隐性并置的整体性和体系性。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 形态 批评形态 显性 隐性 漏失 增容
【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范式与经验研究”(10WYXM041)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形态学”概念自歌德提出以来被移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含义有所扩展和深化。文学理论批评“形态”作为“形态学”发展的一个分支门类,承袭了“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又结合文学理论批评固有的特征,在知识运用和理论解释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概念、范畴和特点。分类考察中西文献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陈琳;;原文聚焦与译文选词——《红楼梦》文学翻译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江守义;刘欣;;“纯正的趣味”:朱光潜的批评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陈琳;;《红楼梦》中“见”的结构功能与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吕美云;;云在青天水在瓶——论《水鸟》的人性美及其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6 逄锦凤;;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又来了,爱情》中女主人公凄楚破碎的爱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吕小莉;;《荆棘鸟》中“罪”的思想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8 史丰;;《搜神记》鬼世界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王作;《荒原》:鐞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10 田文强;;表现性:文学语言的审美心理机制[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一川;;化解“丰富的痛苦”——编写12部教材的体会[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2 洪治纲;;新时期作家的代际差别与审美选择[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3 汤瑶;;《蝇王》男权社会里被沉默的女性声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祝帅;;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三个问题[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林祥征;;夏传才先生对现代《诗经》学的贡献[A];诗经研究丛刊(第六辑)[C];2004年
7 龚益;;对《平面构成》的思考及教学实践[A];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4年
8 李正学;;毛宗岗的批评素养[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国文论的道与艺[C];2003年
9 章琦;;真善美思想与黄人文学理论的构建——兼论黄人文学理论的矛盾表现[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四辑)——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情境[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丽莎;塔·托尔斯泰娅长篇小说《野猫精》诗学特征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娜;都市婚恋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与文化内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史学荣;小说中空间的叙事功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韦继丰;现代性视野中的打工诗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朱丽娟;南阳盆地文化与周大新的小说创作[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进;京派小说的梦幻抒写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香;《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秀荣;严歌苓中期小说的叙事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学智;90年代文学理论批评走向考察[J];文艺评论;2000年03期
2 黄曼君;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逻辑进程(上)[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黄曼君;跨越与整合──中国“两岸四地”文学理论批评的总体观照[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孙宁宁;走向交往理性的文学理论批评[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黄曼君;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逻辑进程(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张炯;文学理论批评在前进——2001年文学理论批评一瞥[J];南方文坛;2002年04期
7 张炯;2003年文学理论批评一瞥[J];文学评论;2004年04期
8 赖大仁;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性问题——近年来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讨论述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朱丕智;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理论批评概观[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10 伍世昭;李江山;;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中的形式批评[J];文艺研究;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姚鹤鸣;;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略述[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古远清;;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大事纪(1977)[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3 古远清;;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大事纪(1982)[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4 古远清;;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大事记(1980)[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5 陶礼天;;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工作回顾与展望——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学会工作全面发展[A];文心雕龙研究第九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旭东;重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N];文艺报;2005年
2 周新民;转型时期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综论[N];湖北日报;2011年
3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下)[N];中国艺术报;2002年
4 思青;文学理论批评文选《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出版[N];文艺报;2002年
5 谭旭东;呼唤文学理论批评的文化建构力[N];太原日报;2009年
6 张炯;不断进取中的文学理论批评[N];文艺报;2002年
7 周新民;传统文论的创造性转化[N];湖北日报;2012年
8 文周;《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出版[N];文艺报;2002年
9 ;创新与开放: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当务之急[N];文艺报;2006年
10 陈永志;在“真诚、善意、锐利”之后加上“建设”[N];文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爱华;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审美感悟价值取向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夏文峰;孙犁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浅论[D];河北大学;2004年
3 王兴文;德里达文学理论批评思想与中国文论话语的转换[D];兰州大学;2007年
4 肖娟;论《文心雕龙》的理论生成与构建[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02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02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