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情”隐喻的认知阐释

发布时间:2017-10-13 09:26

  本文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情”隐喻的认知阐释


  更多相关文章: 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网络 爱情隐喻 层创结构


【摘要】:概念整合是人类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认知方式,它揭示了意义的实时动态构建过程以及认知主体对意义的理解过程。以概念整合的四种网络模型为基础,对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情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和认知机制进行探析,阐释产生隐喻意义之层创结构的运演过程,展示概念整合理论对爱情隐喻的强大阐释力。概念整合的认知分析丰富了隐喻的认知研究,同时也为爱情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网络 爱情隐喻 层创结构
【分类号】:I561.073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通过两个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的相互映射和整合,生动而准确地阐述了隐喻意义的实时动态构建过程以及认知主体对隐喻意义的理解过程。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概念合成是人们进行思维和活动,特别是进行创造性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汪少华;概念合成与隐喻的实时意义建构[J];当代语言学;2002年02期

2 G.Fauconnier;M.Turner;李福印;丁研;;《我们思考的方式》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6年02期

3 刘弦;岳好平;;概念整合网络下新奇隐喻意义构建的认知解读[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赵冬生;;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的隐喻认知阐释[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5 王勤玲;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5年01期

6 李良彦;;概念整合理论关照下的诗性隐喻认知研究[J];外语学刊;2012年05期

7 汪少华;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韩春晖;;认知视角下《论语》中隐喻意义的构建[J];学术交流;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芝磊;;从概念合成理论看相声“包袱”手法在幽默言语中的意义构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任丽花;;从概念合成理论看新词的意义建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马庆凯;;隐喻否定形式的理解——兼评《谈Lakoff和Johnson隐喻理论的两个问题》[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张卫强;;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5 李盈慧;;概念整合理论分析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6 郑浩;;翻译策略之第五空间概念整合[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李昕;;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郭现莹;王欣;;汉语“手”的认知思维探究——从转喻到隐喻的过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陈丽萍;;浅析动画片《花木兰》的概念整合建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0 骆爱凤;;从文化语境看汉英隐喻意义及其取象[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纯;李斌;曲维光;陈小荷;;面向自动理解的汉语明喻句的可计算性考察[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陈道明;;隐喻与翻译——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A];华东地区第6届(泉州)翻译研讨会文集[C];2001年

3 章梦云;;概念隐喻理论对概念合成理论的补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张丽;;“美丽天津”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对外宣传策略——以认知图式的构建为视角[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4年

5 李洪乾;唐贤清;;多模态隐喻整合模型对视觉诗隐喻的审美解读——以“40-Love”为例[A];认知诗学2014年第1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谌莉文;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周静;基于危机传播语料的概念隐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吕红周;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贺;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认知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毅琼;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的解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陈雪;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科技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苏健;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朱超猛;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分析美国脱口秀中的言语幽默[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莹;美国公共政治演说中的隐喻现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严霞;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认知隐喻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少华;概念合成与隐喻的实时意义建构[J];当代语言学;2002年02期

2 孙毅;陈朗;;概念整合理论与概念隐喻观的系统性对比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王德春,张辉;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J];外语研究;2001年03期

4 王红孝;空间映射论与概念整合的认知过程[J];外语学刊;2004年06期

5 王勤玲;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5年01期

6 胡壮麟;诗性隐喻[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7 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8 韩大伟;王娜;;基于认知神经理论和实验手段的隐喻研究进路[J];外语电化教学;2011年03期

9 陈道明;隐喻与翻译——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9期

10 余渭深,董平荣;合成空间与中国古典诗词意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佳易;;概念整合理论在英汉新词意义建构中的解释力[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马荣;;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原理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许泽芳;;概念整合理论对诗性隐喻的认知阐释[J];价值工程;2011年05期

4 钱玲;;类属空间在概念整合理论中的作用:质疑与阐释[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宋改荣;谢海静;;概念整合理论对外交语言的阐释[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王琦;;用概念整合理论解析奥巴马胜选演说辞中的隐喻[J];作家;2009年08期

7 郭建;包梦雪;;概念整合理论在《天黑前的夏天》中隐喻分析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3年08期

8 孟霞;概念整合理论评介[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沈彤;刘俊;;从概念整合理论来解读网络语言[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10 管慧慧;;概念整合理论对漫画幽默的动态演绎[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翼;;概念整合理论对If X were Y虚拟句的处理模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姚喜明;毛瑞蓓;;概念整合与动物习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许玉军;;幽默中的概念整合[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宋雪松;文旭;;二语习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宁玲;概念整合理论的人文缺失与补足[D];西南大学;2010年

2 文艺;概念整合理论与法庭语篇[D];湖南大学;2003年

3 修爱红;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幽默微博的认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马牛平;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看双关幽默[D];河南大学;2011年

5 刘曦;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商业广告语解读[D];西南大学;2011年

6 周兰;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在隐喻分析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09年

7 张文婷;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反义同构生成和理解的认知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8 张海英;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外交语言的认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田园;从概念整合理论解析唐诗英译中“月”的意象再现[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双;概念整合理论下唐诗中“山”意象的翻译研究浅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24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24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a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