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华裔美国感性——论伍慧明的小说创作
本文关键词:叙述华裔美国感性——论伍慧明的小说创作
【摘要】:华裔美国文学新生代作家伍慧明凭借《骨》和《望岩》两部小说享誉美国文坛。纵观伍慧明的小说创作,既继承了老一辈华裔作家赵健秀等开创的传统,以描写华裔美国感性为己任,又立足于自己及父辈们的经历,以独特的叙事来书写和构建华裔美国感性。在其两部作品中,伍慧明以别具一格的叙事手法分别从历史、家园和身份三个方面对华裔美国感性进行了书写。她以感伤故事的形式深入挖掘了华裔美国人不堪回首的历史,借助唐人街的现实主义叙事细致描绘了华裔赖以生存的家园,并通过灵活的叙事视角探讨了华裔美国人对身份的追寻。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伍慧明 小说创作 叙事 华裔美国感性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路易丝·厄德里克‘北达科他’系列小说研究”(13YJA752006)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莫里森小说中的厨房空间”(Y201225838)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华裔美国感性(Chinese American Sensibili-ty)”1一词可溯源于华裔美国文学领军人物赵健秀。赵在其主编的亚裔美国文学选集《哎咿!》的前言中提出:只有弄清什么是“亚裔美国感性”,才能确定什么是亚裔美国文学。在其看来“亚裔美国感性”是“既非亚洲人又非美国白人”[1]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靓;;《喜福会》中女性主义在婚姻中的折射[J];闽江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吴蔚;罗媛;;沉默还是反抗——《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8期
3 姚晶晶;;无法言说的伤痛——从创伤理论视角解读华裔作家伍慧明的《望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3期
4 顾向阳;;试析《喜福会》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盛周丽;;谭恩美小说研究现状综述及其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6 汪顺来;;论《接骨师之女》中的婚姻主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1期
7 丁夏林;;血统世系与文化认同——《向我来》中的“伦理结”解读[J];英语研究;2014年04期
8 王开莉;;家庭早期教育视野下的公民价值观培育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9 缪菁;张进;;论华人文学中身份焦虑之成因[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10 唐林飞;;历史视域下华裔美国文学中家庭关系的变迁——以伍慧明的《骨》为例[J];名作欣赏;2014年1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子;《纽约客》的“中国”[D];复旦大学;2012年
2 蔡晓惠;美国华人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与身份认同[D];南开大学;2014年
3 邓伟;后殖民视域下的新移民文学批评[D];武汉大学;2012年
4 袁荃;唐人街叙事与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赵健秀、伍慧明与陈耀光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敬芝;论伍慧明的《骨》中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协商[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汝晓琪;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析《典型的美国佬》中人物的文化身份[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娜娜;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构建—对《骨》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鲁东大学;2012年
4 崔莹;论伍慧明《骨》中华裔美国女性身份建构模式[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5 韩琪;美国华裔的身份危机与身份建构[D];宁夏大学;2013年
6 何佳;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女勇士》中的女性力量[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7 朱子庆;《接骨师之女》中的家庭价值观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8 陈红;汤亭亭的《女勇士》和黄哲伦的《新移民》之间的艺术共性[D];内蒙古大学;2014年
9 杨茜瑜;逐梦金山的“他者”[D];吉林大学;2014年
10 高瑞怡;论《木鱼歌》的空间建构与文化认同[D];云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慧明;苏慧明设计作品[J];艺术界;2005年04期
2 ;张慧明简历[J];美术文献;2010年04期
3 陈浩望;慧明法师传奇[J];炎黄春秋;1997年10期
4 王凤娟;;高慧明:一个教育的农夫[J];班主任之友;2006年10期
5 ;新作推介 张慧明[J];美术文献;2010年05期
6 ;张慧明简历[J];美术文献;2010年06期
7 徐文涛;;张慧明[J];美术文献;2010年02期
8 朱美莲;绿的使者——记“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封慧明[J];国土绿化;2005年02期
9 ;张慧明作品选[J];美术界;2010年06期
10 吴静;;回忆过去,赋予现在力量:伍慧明小说《骨》中华裔自我身份的探索[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倪汝蔚;无悔的选择[N];中国海洋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胡左;人生梦想在帮农民种菜中实现[N];科技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胡左;“踏踏实实服务农民一辈子”[N];科技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吴勇;为农民服务一辈子[N];人民日报;2011年
5 ;朝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名单[N];朝阳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聪;伍慧明《骨》中华裔美国人身份建构的心路历程[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2 夏花;与过去协商—伍慧明作品《骨》中文化身份的形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芳;历史与身份:从后殖民的角度看伍慧明的《骨》[D];厦门大学;2008年
4 姚晶晶;历史、记忆与伤痛—创伤理论视角下分析伍慧明的小说[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28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28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