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解构与重构:《裂缝》的女性主义乌托邦解读

发布时间:2017-10-16 09:04

  本文关键词:解构与重构:《裂缝》的女性主义乌托邦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多丽丝·莱辛 《裂缝》 女性主义乌托邦 和谐


【摘要】:多丽丝·莱辛一生著作颇丰,长期被誉为当代英国文坛的传奇人物和“常青树”,她对所处时代的各类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观察与剖析,并因此在2007年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莱辛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注表现出一个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永恒的担当意识,因此玛格丽特·德雷布尔称其为“被围攻世界的预言家”。《裂缝》出版于2007年,讲述了一个与历史记载截然不同的人类起源故事,延续了她对人类体验和两性关系的深入思考。通过女性主义乌托邦理论来解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发现莱辛挑战权威和重建女性自由王国的决心。同时,莱辛指出男人与女人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只有彼此接纳对方的缺点,肯定对方的优点,抛弃既存的男女偏见,人类才能向前发展。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多丽丝·莱辛的生平,《裂缝》的写作背景以及当前对多丽丝·莱辛研究的综述,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是理论背景部分,区分了乌托邦作为一种思潮和一类文学体裁的差别,介绍了女性主义乌托邦理论及其代表作,阐述了运用女性主义乌托邦理论分析《裂缝》的可行性。第三、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通过性别、身份和历史三个方面来阐述《裂缝》对父权的解构。莱辛通过构建人类雌雄同体起源的方式、描绘具有反抗性身份的角色和阐述“她”历史的人类进化过程来进一步细化对父权权威的挑战。第四章旨在通过对女性主体性、女性主义乌托邦和女性生存现实与真相的描写来重构女性地位。莱辛用反讽的语调批判了父权,构想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女性生存世界。第五章概述了莱辛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睦共荣的主张并分析了她不愿意标榜自己为女性主义作家的原因。莱辛在环境问题和两性问题上的和谐思想给我们以启迪。第六章总结了女性主义乌托邦是解构父权强有力的武器,但解构并不是莱辛的目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女性生存更美好的世界从而达到一种两性和谐共生的状态。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裂缝》 女性主义乌托邦 和谐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Abstract3-5
  • 摘要5-8
  • Chapter One:Introduction8-16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Doris Lessing and The Cleft8-10
  • 1.2 Literature Review of Doris Lessing and Her Works10-14
  • 1.2.1 Studies Abroad11-13
  • 1.2.2 Studies at Home13-14
  • 1.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4-16
  • 1.3.1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15
  • 1.3.2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15-16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Background16-24
  • 2.1 Utopia as a Literature Genre16-17
  • 2.2 Feminist Utopia Theory17-22
  • 2.2.1 Feminist Utopia Literature17-19
  • 2.2.2 Feminist Utopia Theory and its Representative Works19-22
  • 2.3 Possibilities for a Feminist Utopia Reading of The Cleft22-24
  • Chapter Three Deconstruction of Patriarchy24-34
  • 3.1 Deconstruction of Sex24-28
  • 3.1.1 Androgyny—The Original Sex24-26
  • 3.1.2 Female—The Creator of Language26-27
  • 3.1.3 Sexual Difference and Gender Equality27-28
  • 3.2 Deconstruction of Identity28-31
  • 3.2.1 The Clefts' Role as Mothers28-29
  • 3.2.2 The Slave's Role in Nero's Reign29-31
  • 3.3 Deconstruction of History31-34
  • Chapter Four Reconstruction of Female Position34-44
  • 4.1 Reconstruc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34-37
  • 4.1.1 Maire's Narrative34-36
  • 4.1.2 Conflicts among the Clefts36-37
  • 4.2 Reconstruction of a Feminist Utopia37-40
  • 4.2.1 The Irony Effect37-39
  • 4.2.2 The Transit's Empathy and Detachment39-40
  • 4.3 Reconstruction of Reality and Truth40-44
  • 4.3.1 The Eagle and The Doe40-42
  • 4.3.2 Maronna and Horsa42-44
  • Chapter Five Harmony out of Chaos44-53
  • 5.1 Harmonious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44-48
  • 5.1.1 The Clefts' Affinity with Nature45-46
  • 5.1.2 The Squirts' Intimacy with Animals46-48
  • 5.2 Harmonious Gender Relationship48-50
  • 5.3 Lessing's Harmonious Feminist Ideas50-53
  • Chapter 6 Conclusion53-55
  • Bibliography55-59
  • Acknowledgements59-60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红;胡nInI;;走向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对女性主义的生态解构与重构[J];当代文坛;2013年05期

2 崔筱溪;;澳大利亚女性主义评介[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7期

3 邱仁宗;女性主义哲学述介[J];哲学动态;2000年01期

4 刘小平;;目标的窘困与意义的迷失——对女性主义及其文学的反思[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魏天真;自陷囹圄的女性主义[J];文艺争鸣;2003年05期

6 董美珍;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科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郑大群;;女性主义美国学派——女性主义叙事学简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王宏维;;论女性主义认识论演进中的三个基本问题[J];哲学研究;2009年07期

9 桑德拉·哈丁;都岚岚;;女性主义、科学和反启蒙思想的批判[J];上海文化;2009年05期

10 李会子;;女性主义视觉下的舞蹈艺术[J];音乐生活;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邢冬梅;;女性主义、客观性与科学大战[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姜云飞;;“人”的概念:来自女性主义的新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曹剑波;;具有政治色彩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知识论[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赖夏菲;;《猫眼》:女性主义和量子力学的完美共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秦坤;;从女性主义视域看郭沫若历史剧中的性别观[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师洋洋;;闪婚的存在合理性——几种新兴视角下的注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静仪;;从女性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谈“男女平等”的现实差距[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 王宏维;女性主义哲学对哲学学科发展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书评人 孟林;用两性对话方式探讨女性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刘维维;女性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中国坐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刘兵;女性主义万花筒中缤纷的生活[N];中国妇女报;2013年

5 丁宁;女性主义不是一种时髦标签[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女性之思 敲开经济学之门[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小冯;你了解女性主义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女性主义的跨文本写作与阅读[N];文学报;2005年

9 肖巍;女性主义对于科学世界的改变[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马元龙;女性主义的多样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丽;女性主义法学的自我反思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邢桂敏;1900-1981年的中东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朱晓映;[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桦桢;第二次浪潮之后[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刘笑言;走向关怀[D];吉林大学;2013年

7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英;性别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姜子华;女性主义与现代文学的性别主体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巍;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现代性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琛;新世纪以来女性主义图书在中国的出版及传播要素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素欣;男性角色的缺失与存在-《小妇人》的女性主义分析[D];河北大学;2014年

3 艾亚南;《女洗手间》中女性空间的阐释[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倩;从女性主义叙事学来解读《欢乐之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潘才华;贝蒂·弗里丹的女性主义法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向娟;基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许琪;《离岸》女性主义文体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张富丽;中西影视剧中女性形象对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9 戴露;个人自拍史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邓菲;女性主义视野中的中国女性音乐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41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41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4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