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伯特的艺术掩饰下的“恋童癖”
本文关键词:亨伯特的艺术掩饰下的“恋童癖”
【摘要】:《洛丽塔》是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蜚声国际的著作。从亨伯特恋童的隐蔽和公开性娓娓道来,反应出亨伯特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恋童癖患者。而他的自述就是他为自己狡辩的片面之词,作者纳博科夫也企图对亨伯特犯下的罪行欲盖弥彰,而笔者认为洛丽塔就书的内容而言,对世人没有起到警戒作用。
【作者单位】: 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洛丽塔》 恋童癖 艺术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基于对纳博斜夫Lolita恋童癖的研究窥探儿童安全问题”(15CO336) 2014年度湖南工程学院校级青年课题“青少年次化”中Lolita文化传播问题研究(校办字[2014]24)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洛丽塔》是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因其取材于违背社会道德禁忌“恋童”而令纳博科夫蜚声国际。该书其实是一部“白人鳏夫的自白”,叙述一个37岁的中年“恋童癖”男子与12岁未成年少女的畸恋乱伦的故事。书中大量对幼女身体和性的描写,让人一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盖建平;;“在更安全的世界养育更好的一代”:——再论《洛丽塔》的道德主题[J];俄罗斯文艺;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孙爱萍;;寻找失去的时间——浅析《洛莉塔》中的时间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王东;;《洛丽塔》的后现代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4 陆梅华;;艺术的逃离与建构——谈纳博科夫的《洛丽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5 栗亚杰;崔娟娟;;解读洛丽塔的魅力所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6 储诚意;;另类小人物:纳博科夫长篇小说主人公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7 杜莹杰;;后现代语境中视觉文化的审美现代性[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8 谌启标;尼尔·波兹曼学校批判与学校重构理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9 吴晓玲;;古典自然法:解读洛克与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语脉[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10 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岩;;媒介形态发展与媒介认识思想之变迁[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龙小伟;;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贫困”难题及其破解——以高校研究生智力支农扶农为例的探讨[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3 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谭琳;;从氏族公共财产到“儿童的世纪”——儿童生存状况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吴志文;;讲坛神话与消费盛宴——“后讲坛时代”的消费文化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勇;;从审美文化到消费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范国英;;1990年代以来市场对文学制度的介入——以“纯文学”期刊的评奖为视点[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8 马宁;;传播力与媒介使用者的关系变迁——新媒体语境下对传播学经典问题的再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七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俞一帆;;用音乐留住童年[A];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朱国忠;;小学教育需要抵制“童年的误用”[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杨;西方儿童权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7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劲松;都市类报纸的社会角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思哲;叙事学视野下的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守培;《中华武术》杂志的传播学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欢;儿童绘本的表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演丽;论尼尔·波兹曼的电视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6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文;论媒介素养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晓燕;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与路径[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宁;儿童的确立[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洪霖;过云的家,,现在的家,未来的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詹姆斯·西格尔;姚人杰;;感应师[J];译林;2010年04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1045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4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