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明威研究第二次高潮趋势
本文关键词:我国海明威研究第二次高潮趋势
更多相关文章: 海明威研究 第二次高潮期 研究趋势 研究论文数量 研究论文质量
【摘要】:采用互联网技术,利用"中国知网""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人大资料中心信息发布系统""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平台,对第二次高潮期(1978~2014)海明威研究的趋势展开拓展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海明威研究第二次高潮期的研究论文,就数量而言,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就质量而言,索引和转载的比例相对较低,列为"经典文献""前沿文献"的论文相对较少。其研究热点、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发表载体虽然各有特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海明威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集中在诺贝尔获奖作品《老人与海》上;在主要研究机构中,缺少国内著名外国语大学、国内知名文科院校等本应是外国文学研究主力的高校;在发表载体中,外国文学类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较少。这些方面都是今后的海明威研究中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
【作者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海明威研究 第二次高潮期 研究趋势 研究论文数量 研究论文质量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在信息爆炸时代,研究资料呈几何级数增长,这给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机遇。关于我国学界的海明威研究,杨仁敬先生在《海明威学术史研究》中曾有专章论述。杨仁敬先生认为,中国的海明威研究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第1时期自1937年抗战前开始至新中国成立;第2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霄;;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三部美国文学经典文本重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邹雪茜;;影片《老人与海》的自然主义解读[J];电影文学;2014年07期
3 廖小勤;;解读《老人与海》原著与电影的异同[J];电影文学;2014年09期
4 罗辉;;《老人与海》小说和电影人物形象比较[J];电影文学;2014年11期
5 姚玉兵;;浅析《老人与海》中经典的硬汉人物形象[J];电影文学;2014年14期
6 张媛;;赛珍珠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的统计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7 陈茂林;海明威的自然观初探——《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J];江汉论坛;2003年07期
8 戴金喜;;论海明威独特的文体风格——以《老人与海》为例[J];南平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9 彭保良;;触摸语言 体验存在——用身体现象学解读《老人与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黄鸣;;人与自然诗意地栖居——《老人与海》的和谐自然观浅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建华;;从主位推进模式看语篇的衔接和连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黄嵘;;论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文体风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5期
3 邵雯;;一部“道德英雄”痛苦挣扎的纪录——解读《红色英勇勋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冯雪芳;李艳;;敬重生命 融入自然——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老人与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朱定逸;;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意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吴静;;《老人与海》的教育视点[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谭雪莲;付胤;;从英汉主位差异谈语篇翻译中的小句级结构转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赵春辉;;冰山与狮子——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小说创作风格[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9 刘玉环;林琳;;分裂的主体 无尽的欲望——《裸体吃中餐》的拉康式解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杨洋;胡文成;;多丽丝·莱辛小说《麻雀》中的生态思想[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建华;;从主位推进模式看语篇的衔接和连贯[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的薇拉·凯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刘劲飞;论悲剧《科利奥兰纳斯》中的“战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孙亚敏;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余健明;海明威风格汉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宋琛;川端文学的精神分析阐发[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冰;体裁理论和主位发展理论下语篇连贯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陈学谦;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获奖作家作品之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于倩;书写信仰:玛丽莲·罗宾逊小说中的宗教元素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凌峻;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海明威小说创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晓慧;高中英语体裁分析与阅读策略训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曼;生态批评方法重释欧美文学经典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潘高洁;主述位理论与语篇中英语长句的翻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张丽玉;重压下的风度—叙述视角下《老人与海》言语行为分析[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来骥;从生态角度解读《老人与海》[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沈璐;警察讯问的提问策略——主位选择的顺应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8 李美云;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杜广才;主位选择策略对增强律师辩护词说服力的作用—主位选择的顺应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安燕;实义切分理论在俄汉语篇翻译教学中的运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硬汉”——海明威小说人物形象探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贾文宇;;浅论海明威的硬汉形象[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徐明;李欣;;论《白鲸》的生态意识[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6期
4 刘文良;;试论生态批评的原则[J];当代文坛;2007年02期
5 厄尔·罗维特,格里·布伦纳,史国强;规则:重新评价──海明威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1期
6 邱世凤;;不是主角的主角——论《老人与海》中狄马吉奥的作用[J];电影文学;2007年10期
7 莫燕凤;;一位另类的硬汉——析《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年长侍者的形像[J];电影文学;2007年17期
8 黎明;;经典的意义:再析电影《老人与海》的主题精神[J];电影文学;2008年17期
9 阳慧;于佳;;《老人与海》中硬汉形象的象征意义[J];大众文艺;2010年16期
10 陈彬彬;;从关联翻译理论看《老人与海》中的外来语变异及其翻译重构[J];外国语言文学;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振武;海明威小说的文体风格[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骆贤凤;论海明威的艺术风格[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齐林芳;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邵玲;海明威的视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朱文利;海明威和他的“女人们”——男权世界里的阴影(英文)[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刘更祥;海明威研究综述[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马美兰;论海明威小说的崇高主题[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郑青虬;海明威的女性意识[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翁瑜;显与隐:海明威的“冰山”风格[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2期
10 顾发良;逃避与行动:厄纳斯特·海明威小说人物性格中的悖论[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电影化[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韩星;;硬汉精神是如何炼成的——略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韩晴;;论海明威小说《雨中的猫》中“冰山原则”的体现[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冉利华;论海明威小说的“冰山”风格[N];文艺报;2005年
2 陶洁;作家的名字与经济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3 于冬云;厄内斯特·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曾;海明威作品中的异化因素及其自我拯救之路[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能维;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世界[D];苏州大学;2008年
3 彭雅英;从生态女权角度解读海明威的主要女性角色[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若纯;海明威作品中的两性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苏艳凤;从词汇语法衔接角度解析海明威小说言语风格[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6 李颖;解读海明威的死亡主题[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李华琳;海明威的性别观[D];山东大学;2009年
8 黄银花;海明威的生态女性意识在《过河入林中》的体现[D];山东大学;2010年
9 田瑛琦;战争与海明威的文学创作[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张金莲;简洁与重复——海明威小说的对话艺术[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8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48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