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泰国华文诗歌创作中的中国诗性智慧

发布时间:2017-10-18 15:35

  本文关键词:泰国华文诗歌创作中的中国诗性智慧


  更多相关文章: 泰国华文文学 泰国华文诗歌 中国诗性智慧


【摘要】:泰华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五四新诗、台湾现代诗和大陆朦胧诗等影响,但就其精神内核来看,在泰国华文诗歌的汉字书写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美学精神,蕴藏着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的诗性智慧。其中,儒家诗教观念是泰华诗歌意绪表达的内在支撑,中国古典诗学传统是泰华诗歌言说方式的审美追求。泰华诗人对中国诗学传统的承续并不是僵化的。尽管说泰华诗歌创作中明显地体现出中国传统诗性智慧,但并不等于说包括泰华诗歌在内的泰国华文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关键词】泰国华文文学 泰国华文诗歌 中国诗性智慧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172) 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13SKGC-QT05)成果
【分类号】:I336.072
【正文快照】: 一泰国华文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潮到活跃的变化。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开始酝酿,经过三四十年代的黑暗时期和五六十年代的繁荣发展时期,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泰国华人华侨政策的改变,泰华文学又一次陷入低潮。但自1975年中泰建交以及随后东盟的崛起,中泰两国在政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永军;;醉:诗意的自远与本能的迷醉——中西酒文化精神之比较[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2 寸悟;;中国美学思想发生研究——西周审美思想论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苏志宏;南泉普愿与道家艺术人生的回归[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6期

4 成尚荣;;让爱走在教育的前头[J];中国德育;2007年05期

5 刘少丽;;诗中禅意——浅探“禅”对唐宋诗歌的影响[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贺闱;刘顺;;“农民”:主体性身份的“他者”[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高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女性形象审美嬗变——从“德言容功”到“琴棋书画”[J];北方论丛;2013年02期

8 温玉林;;文化的何以成为文艺理论的——《华夏原始文化与三元文学观念》的学术成就探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吴忠孝;;诗教:语文教育人文性建构的有效途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10 张芳德;“任其性命之情”:个体生命生存方式设计[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岚;;禅宗对中国文人画之影响[A];东方丛刊(2001年第4辑 总第三十八辑)[C];2001年

2 孔建平;;小说与过去重心的时间意识[A];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 总第四十四辑)[C];2003年

3 方国武;;《淮南子》人格理想论[A];东方丛刊(2005年第4辑 总第五十四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衍军;诗可以群[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方;《左传》文学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文坤;“自然”思微与诗学再识[D];苏州大学;2002年

4 张大为;立体的展开[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6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0年

7 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茜;东坡故事的流变及其文化意蕴[D];南开大学;2009年

9 朱逸宁;江南都市文化源流及先秦至六朝发展阶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骏;当代江南城市审美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侠;诗性智慧视野下翻译文学中译者主体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杜晓宇;吴门代表画家沈周、文徵明[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亚男;先秦神鬼艺术中的苦难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军玲;语言本体论观照下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英译文本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5 杨莉;李白诗歌象境,道家精神与其翻译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6 白锐;惟有东坡居士好,,姓名高挂在黄州——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生存样态及其文学、书法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丽;通往精神家园的体悟之路——庄子诗性解读[D];青岛大学;2004年

8 张兴龙;诗性智慧视野中的《红楼梦》神话系统原型剖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袁法周;庄子寓言与诗性智慧研究略稿[D];宁夏大学;2004年

10 宋东波;体验与妙悟[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建军;;诗性智慧与诗意创造——文学创新及其限度[J];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2 郭守运;;中国“诗性智慧”的早期生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刘士林;诗性智慧的现代阐释——读劳承万的《诗性智慧》[J];学术研究;2000年08期

4 刘士林;在中国语境中阐释诗性智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徐肖楠,施军;中西诗性智慧的不同文化情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王悦;;论维柯的诗性智慧[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张晶;哲理的诗化生成——评《诗性智慧》[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5期

8 刘士林;诗性智慧的美学阐释──读劳承万教授的《诗性智慧》[J];泰安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9 S.塞尔沃玛 ,马振涛;大自然的诗性智慧在东亚古典美学中复兴[J];世界哲学;2003年02期

10 程志敏;诗性智慧的本体阐扬[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春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诗性智慧的历史透视[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曹正善;;《论语》中的教育诗性智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义 阮爱东;在历史人生中体验诗性智慧[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姜耕玉;汉语诗性智慧:“源流”与现代活力[N];文艺报;2006年

3 劳承万(美学家、教授);由非主流美学能引出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立华;论儿童的诗性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文娟;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诗性智慧”的开启[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铁青;论叶燮的诗性智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兴龙;诗性智慧视野中的《红楼梦》神话系统原型剖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55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55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4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