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
本文关键词:《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
【摘要】:《野性的呼唤》中主人公是一只叫做巴克的狗,这是一条具有人性的狗,他机敏、勇敢、奸诈却又富有同情心,是一条具有多重性格的狗。本文通过对《野性的呼唤》文本的分析,对巴克的多重性格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更好地理解文本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野性的呼唤》 巴克 多重性格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的成名作。杰克·伦敦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创作了多部优秀小说,《野性的呼唤》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得到了读者与文坛的关注。在这部作品中,杰克·伦敦塑造了一个具有人性的狗的形象,这条叫做巴克的狗是一位有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萃;谭勇;;浅谈《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河发;自由主题在兰·斯顿·休斯诗中的体现及其对后人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吴桂霞;论《荒原》的主题表现手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汪艾文;从人物形象看《太阳照样升起》主题的揭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吴桂霞;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戏剧冲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荆兴梅;;《飘》中反讽的解构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向阳;;以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小驻》与柳宗元的《江雪》为例浅谈西方的意象和中国的意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黄英;;《愤怒的葡萄》中的原型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张婷;;《致艾米丽的玫瑰花》与《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人物塑造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9 李杨;欧阳铨;;关于现代社会人们种族观的探讨——基于社会学角度对《看不见的人》的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陈伟彬;;女性与写作——浅析当代英国女诗人U.A.凡索普诗歌一首“来自三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甘惠侨;;从《冬天的梦》中的矛盾因素看德克斯特的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引路人的影响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王冬梅;种族、性别与自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张婷;纳博科夫英语小说的后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迪迪;家族伦理与丛林生存法则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阔;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的薇拉·凯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8 张国庆;“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当代文学[D];武汉大学;2005年
9 李曙豪;解构与颠覆的喜剧[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朴玉;于流散中书写身份认同[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翔;绽放在哥特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论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的哥特艺术[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裴素华;从宗教的角度解读弗罗斯特诗中的困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许丽莎;塔·托尔斯泰娅长篇小说《野猫精》诗学特征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董国英;卡森·麦卡勒斯主要作品中的孤独主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阔;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死亡意识及其现代意义[D];江南大学;2010年
6 陈春霞;苏童与麦卡勒斯小说的南方情结及呈现方式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张旭;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于媛媛;伊甸园善恶之花在人间的开放[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姜晓娜;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智血》中的凝视[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霍洁;一朵脆弱的彩色玫瑰[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树欣;;解读《苔丝》中的“红色”象征[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李筑娟;;论《红字》的象征主义创作手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薛晶晶;;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中的象征手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淑芳;;深度解读《荒野的呼唤》中的巴克形象[J];芒种;2014年15期
2 王景明;;巴克的背叛与回归(英文)[J];海外英语;2014年15期
3 希区柯克;;暴露的密码[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年04期
4 靳月伟;;越狱计划[J];青年博览;2011年16期
5 哈里希·约哈里;张霄峰;;老师认识我[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6年09期
6 张莉;;《荒野的呼唤》中巴克形象解析[J];语文建设;2013年23期
7 佚名;;别滑向未来[J];青春岁月;2010年04期
8 张丹柯;张磊;;解析《荒野的呼唤》中巴克形象的哲学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0年19期
9 余双玲;;从巴克看中国传统的价值观[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艳金;;《荒野的呼唤》中巴克形象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1064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6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