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艾米丽的“恋父情结”
本文关键词:论艾米丽的“恋父情结”
更多相关文章: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艾米丽 恋父情结 由来 体现
【摘要】: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他的代表作《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描写了艾米丽对父亲畸形的挚热情感,为了保留这份情感,她最终毒死了未婚夫荷默。这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中"恋父情结"的体现。文章试图从"恋父情结"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等方面探讨艾米丽的恋父情结。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艾米丽 恋父情结 由来 体现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西方文坛最有影响的现代经典作家,也是“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对南方历史和现实中的问题和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讽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超越自己的情感而清醒地看到自己热爱的家乡所存在的问题并在作品中进行深入的探索。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美根;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乡土人情[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缪春旗;为了他眼中的“真实”——评福克纳《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的主题及表现手法[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赵颖,徐莉华;话语和话语情景——《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话语层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聂庆娟;范杰;;一曲美国南部文明的挽歌——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张冬梅;;玫瑰的扭曲与凋零——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悲剧色彩[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3期
6 洪增流;郝燕;;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赵婉清;;玫瑰的无声诉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艺术魅力[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刘毓敏;;再析艾米丽的悲剧成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石子娟;;艾米丽的三重悲剧——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彭俊广;;艾米丽—话语缺失中的悲剧女性[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盈盈 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玫瑰下的悲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陈璐;危机中政府救助体系应更强势[N];江苏科技报;2009年
3 江筱湖 编辑;一个典型女孩的非典型生活[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安宁;平常日子[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李鹏翔;骑车送娃上学 满员能载6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赵瑜;熟人社会的三张底片[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赵瑜;熟人社会的三张底片[N];文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修辞[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屈小铭;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D];辽宁大学;2012年
3 庄如新;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紫颜色》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女主人公的觉醒[D];辽宁大学;2011年
4 孙慧敏;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空间叙事[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文博;《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艾米丽的变态形象解读[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陈丽丽;艾米丽·迪金森作品中的“雌雄同体”理想[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陈斯;从关联理论视角解析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意象美[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8 刘毓敏;从认知语境的构建看文学作品的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欣欣;远古的回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10 田姗姗;《林中之死》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74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7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