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殊途同归的喧嚣与孤独——莫言的《生死疲劳》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主题呈现

发布时间:2017-10-23 02:19

  本文关键词:殊途同归的喧嚣与孤独——莫言的《生死疲劳》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主题呈现


  更多相关文章: 主题 映衬 孤独 喧嚣


【摘要】:《生死疲劳》与《百年孤独》都是集本土文化与现代派小说技巧构成的现实主义作品,本文关注他们诠释人外在的喧嚣与孤独的背景下,人内在的孤独与喧嚣。通过喧嚣中的孤独和孤独中的喧嚣彼此映衬,来分析两部作品对这两个母题的各自特色呈现,从而加深对作品中结构、人物以及作品所投射的时代背景的理解,更好品味作品下世界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主题 映衬 孤独 喧嚣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不一样的魔幻现实主义——莫言与马尔克斯创作风格比较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14SJB737
【分类号】:I106.4-03
【正文快照】: 古往今来,经典文学作品总能在读者的不断阐释中获得新生,展现新的意蕴,在对同一母题不同角度的诠释则成为构建独立且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的基石。而读者通过对这些独特诠释的比较,在重温作者宏大叙事的背后,深刻体会到个体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渺小,由此凸显磨难中人性的张力,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珍珠;;浅析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阉割”现象[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年03期

2 张雯;平舒薇;;《生死疲劳》英译本的忠实与改写[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年S2期

3 徐宁;肖祥彪;;莫言的悲悯情怀及其教育意义[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2期

4 宁明;;莫言作品中的高密民间信仰[J];东岳论丛;2015年05期

5 王济洲;;莫言小说实体隐喻初探[J];德州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6 颜瑾;;思索的表征——浅析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J];丽水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杨枫;曲鑫;;从反思现代性视角考察莫言与民间的关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3期

8 关峰;;莫言“文革”叙事论略[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9 陈慧华;;汉英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语境重构——以《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李小霞;;图里规范理论下葛浩文译介活动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彦玲;近二十年女作家小说中的“乡土女性”书写[D];南开大学;2013年

2 董国俊;莫言小说的虚幻现实主义[D];兰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哲;虚拟的真实[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济洲;莫言小说中的诗性隐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徐飞;“种子移植理论”视角下葛浩文《生死疲劳》译本模糊语言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潘敏燕;译者主体性视野下的《生死疲劳》英译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闫欣;《生死疲劳》叙事艺术论[D];内蒙古大学;2014年

6 刘明敏;莫言小说苦难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高金宝;文化哲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的人性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4年

8 赵明娟;改写理论视角下《生死疲劳》英译本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巩晓悦;论莫言小说的幻觉叙事[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吴页;论汪曾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说叙述中的诗性精神[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红妍;;《生死疲劳》:对民间与历史的另一种把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石若英;;论《生死疲劳》中的“月亮”原型[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李明刚;;论《生死疲劳》轮回视角下的佛性拯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8期

4 李自国;;讲述历史 反思人性——解读《生死疲劳》的叙述者[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张超荣;;《生死疲劳》的全面解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2期

6 李焱;;论《生死疲劳》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2期

7 陆展;;《生死疲劳》中动物的“主体意识”[J];淄博师专学报;2013年04期

8 鄢玉菲;;《生死疲劳》的荒诞暴力与禅意内涵[J];文学教育(下);2014年02期

9 孟利;;《生死疲劳》中女人生之疲劳[J];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01期

10 胡云;;论《生死疲劳》的叙述分层及其意义[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妙羡;;翻译伦理下探究《生死疲劳》被西方读者接受的原因[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李丹;;一出庸俗的惨剧——长篇小说《蛙》批判[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子宏;《生死疲劳》的阅读疲劳[N];桂林日报;2006年

2 杨继渊;浓墨重彩再现中国半个世纪乡村史[N];云南日报;2013年

3 李浩;惊讶和热情:我看《生死疲劳》[N];北京日报;2006年

4 李敬泽;“大声”:再见长河落日[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夏一璞;女性解放中的生死疲劳[N];经济观察报;2014年

6 胡子宏;最深切的感受:疲劳[N];兰州日报;2006年

7 财经媒体记者 方敢;后泡沫时代,酒企的“生死疲劳”[N];华夏酒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罗四,

本文编号:1081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81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6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