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悖的伦理诉求与两难伦理选择——《日落》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本文关键词:相悖的伦理诉求与两难伦理选择——《日落》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摘要】:美国印第安裔作家约翰·约瑟夫·马修斯在其代表作《日落》中一方面表达了对印第安传统伦理的向往,另一方面又塑造出一个挣扎于印第安传统伦理与白人伦理之间、最终以白人伦理定位人生的印第安主人公。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把《日落》置于马修斯创作的历史环境中,分析马修斯在小说中对以"全是我的亲属"为内核的印第安传统伦理的彰显,透视小说家所表现的白人伦理对印第安传统生存方式的侵蚀,并进而探究马修斯对白人伦理既否定又肯定的矛盾态度,解读小说主人公逐渐割舍与部族土地以及土地上万物生灵亲缘关系的伦理转向过程,藉以揭示马修斯动摇于两种相悖的伦理诉求之间的伦理困境以及他那个时代印第安人所面临的两难伦理选择。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印第安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马修斯 《日落》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两难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项目批号:11BWW054】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批号:KYZZ_039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在美国印第安文学发展进程中,约翰·约瑟夫·马修斯(John Joseph Mathews,1894-1979)是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马修斯出身于印第安奥赛奇部族,先后在俄克拉荷马大学和牛津大学获得理学和文学学士学位,一战时曾在美国空军服役,后在西欧和北非广泛游历,直到1929年才返回自己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晨;;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看《紫颜色》中的两性关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1期
2 谢素霞;;《押沙龙,押沙龙!》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2013年10月25日—27日中国·宁波)[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1期
4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2期
5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3期
6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4期
7 张吉茹;;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小姨多鹤》[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第四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J];国外文学;2014年02期
9 ;“第四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J];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02期
10 魏燕;龙萨金;;《牧师的女儿们》之文学伦理学解读[J];芒种;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成坚;;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当代北爱尔兰文化融合与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尹根德;阮小娟;覃玖英;;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詹姆斯·赖特诗歌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车凤成;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特征[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小翠;《只争朝夕》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朱晓亚;福克纳《熊》的文本变迁与文学伦理学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杨舒雅;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哈金的《等待》[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洋;《灶神之妻》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5 程宝毛;《押沙龙,押沙龙!》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青岛大学;2013年
6 刘佳;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垂死的肉身》的伦理主题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马斐;《耻》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河南大学;2012年
8 许靓;从起点到终点—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劳伦斯的《白孔雀》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谢素霞;福克纳创作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亮亮;《我带你去那儿》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1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1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