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和谐——《屋顶丽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解读
本文关键词:冲突与和谐——《屋顶丽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解读
【摘要】:冲突与和谐是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的一个重要主题。论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视角剖析其短篇小说,探索女性与自然、男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复杂而紧密的关系,解读作品中作者追求女性解放、解构男性权利、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
【作者单位】: 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生态女性主义 冲突 和谐
【基金】:龙岩学院2013年青年教师“攀登”项目(LQ2013043)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之一。她以广泛的小说主题、丰富的创作手法、多样的作品种类而闻名于世界,并于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国外的莱辛研究热持续升温,但在国内,对莱辛及其作品的研究却只在2007年诺贝尔奖项揭晓后才有井喷般的热潮。综观国内外对莱辛的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贺;林玉鹏;;《屋顶丽人》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徐建纲;;多丽丝·莱辛作品在中国的研究综述[J];名作欣赏;2012年21期
3 冯永翔;;距离——《屋顶丽人》的结构主义解读[J];钦州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孙桂荣;;沉默:别样的反抗——《屋顶丽人》女性主义解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苏新连;;安妮·普鲁的小说《老谋深算》的生态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张颖;单建国;;人 自然 生态——析《狼群中的朱莉》的生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陈大为;;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小说《力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杨东芳;;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国生态文学思想的二元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严晓慧;;艾特玛托夫对现代文明生态危机的文化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8 王小燕;;剥去文明外衣后,人类的生存境况——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热爱生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9 沈长艳;;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白鲸》的生态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张淑军;;分析“分界线”在《啊,拓荒者》中的寓意和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程颖;但汉彪;;《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王艳萍;;荒野情结与草原大命——《熊》和《狼图腾》的生态思想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文艳;;《浮现》中的生态主义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耿潇;;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鲁京明;;试论法布尔《昆虫记》中的生态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金春平;边地文化视野下的新时期西部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4 潘晓燕;用生态伦理理论分析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千;自然·女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8 刘笛;《蜜蜂的秘密生活》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旭;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宏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丽华;;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分类[J];船山学刊;2007年02期
2 多丽丝·莱辛,吴煜幽;屋顶丽人[J];当代外国文学;1995年03期
3 夏琼;扭曲的人性,殖民的悲歌——评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J];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01期
4 黄梅;;女人的危机和小说的危机 “女人与小说”杂谈之四[J];读书;1988年01期
5 向丽华;;试论多丽丝·莱辛创作中女性形象的基本特征[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6 马建军,葛静萍;自我发现的旅程——评莱辛小说《黑暗前的夏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王家湘;多丽丝·莱辛[J];外国文学;1987年05期
8 白艾贤;《金色笔记》与莱辛的女权主义思想[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苏忱;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观点新探[J];江淮论坛;2005年05期
10 黄雄发;;二元对立原则与文学赏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丽;;女性与自然之歌——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我的安东尼娅》[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陈洁诗;;生态女性主义与观世音[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颜文娥;;生态女性主义在《雨里的猫》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4 鲁晓霞;;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觉探析《德伯家的苔丝》[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吴琳;;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探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周娴娟;;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折射——浅析《雨里的猫》[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7 吴琳;;论《女性与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范振东;;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9 吴琳;;继承与超越: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及生态学之关系[J];宜宾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10 陈明;肖庆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文学探究[J];文教资料;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词;;东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浅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赵媛媛;王子彦;;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述评[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3 陈伟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孙蕾;张荣华;;生态女性主义法学视野下的海南黎族女性[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5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林喜杰;;女性的自然——谈李小洛诗歌女性生态写作意识[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兵;生态与性别[N];人民日报;2010年
2 刘兵 本报书评人;从第三世界和性别视角反思全球化和发展观[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高娟;我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N];文艺报;2011年
4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王晓华;关怀女人就是关怀所有生命[N];社会科学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冬;后现代语境下的生态女性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飞;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郑晨;从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两个译本[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冯梦玲;生态女性主义探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5 陈雪婧;生态女性主义早期文本中的女性和自然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笛;《蜜蜂的秘密生活》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梦华;《我的安东尼亚》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韦海静;《我亲人的殿堂》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子靖;《我亲人的殿堂》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荣荣;查尔斯·弗雷泽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冷山》中的体现[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21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2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