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河夜船》看吉本芭娜娜文学的超现实体验
本文关键词:从《白河夜船》看吉本芭娜娜文学的超现实体验
更多相关文章: 吉本芭娜娜 《白河夜船》 超现实体验 死亡 救赎
【摘要】:吉本芭娜娜的作品被称为"疗伤"小说。本文基于文本分析,通过对《白河夜船》所采用的独特的"超现实体验"的叙事手法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超现实体验"与芭娜娜文学主题"死亡与救赎"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深化了对芭娜娜文学"疗伤"主题的理解。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吉本芭娜娜 《白河夜船》 超现实体验 死亡 救赎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发现中国与发现日本”(项目编号:12YBB1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1.引言吉本芭娜娜作为日本当下最著名的女作家,享有日本现代文学天后的美誉。她的小说连续名列畅销书榜首,在日本有着很高的影响力,“日本的中老年人读着吉本隆明的文章走向20世纪末,年轻人则捧着女儿芭娜娜的小说迎来新世纪”(周阅2004:139)。芭娜娜的作品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阅;大众文化与吉本芭娜娜的创作[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2 戴晓燕;;浅论纳博科夫的死亡主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3 谢志宇;马安东;;家庭:从解体到建构——解读《厨房》和《满月》[J];外语研究;2007年06期
4 周异夫;吉本芭娜娜文学的孤独主题与社会意义[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04期
5 郑际根;;《百年孤独》:鞭挞丑恶,呼唤真爱[J];外语教学;2006年04期
6 张青;;超越时空的叙事结构——论村上春树的《倾听风吟》[J];外语教学;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喜萍;;论吉本芭娜娜作品的死亡主题与社会意义[J];长城;2009年04期
2 姚绚文;;论吉本芭娜娜《雏菊人生》的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08期
3 张丽丽;史艳玲;;日本当代女作家吉本芭娜娜作品的私小说倾向——以《厨房》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24期
4 李雪;;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以《厨房》《月影》为例剖析吉本芭娜娜笔下的成长历程[J];大众文艺;2013年21期
5 胡志伟;;和谐才是美——试用“和谐说”赏析小说《厨房》两个译本[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6 杨宇;;论吉本小说的死亡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7 郭泳儒;;超现实主义对中国油画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8 沈悦;;论吉本芭娜娜作品中“家庭”的形象及其意义[J];商业经济;2010年06期
9 刘洋;;论吉本小说死亡主题的日常性[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8期
10 姜春强;;浅析吉本芭娜娜《厨房》中的非血缘家庭[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嫣;;浅析吉本芭娜娜小说中死亡描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2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3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于桂玲;渡边淳一情爱文学论[D];吉林大学;2008年
6 孔会侠;从转型期的“底层叙述”看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拓展[D];兰州大学;2010年
7 金万锋;菲利普·罗斯后期小说越界书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建平;“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唐柳金;汉字在日本当代小说语言中的特点及其功用[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蕾;后现代音乐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婧婧;吉本芭娜娜初期作品人物的心灵成长历程[D];湘潭大学;2010年
3 邓瑞娟;论吉本芭娜娜《厨房》中的“人情小说”要素及社会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金芳;梦境与现实[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臧婷;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吉本芭娜娜的一期作品[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董彬彬;吉本芭娜娜《白河夜船》之精神分析解读[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赵彦杰;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的主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黎东白;敕使河原宏与日本新浪潮[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0年
9 林菁;漫画情结与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申哲辉;残雪小说创作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危砖黄;从《百年孤独》谈母性精神[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2 吴祖明;停滞的时间 孤独的死亡─—论《百年孤独》的时间意识[J];江汉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3 周异夫;吉本芭娜娜文学的孤独主题与社会意义[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04期
4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刘平清;纳博科夫论《安娜·卡列尼娜》[J];绥化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海峰;;祁海峰·典型代表作“粮食”赏析——第三阶段超现实系列[J];艺术市场;2007年01期
2 肖丽华;;马格里特的超现实世界[J];世界文化;2007年11期
3 陈小琴;;从《山海经》到我的超现实花鸟世界[J];美术观察;2008年09期
4 信东;;“超现实”图形[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5 林辉;;超现实艺术图像分析[J];文艺争鸣;2010年08期
6 刘立宏;;关于摄影的断想[J];美苑;2011年03期
7 ;视觉[J];公共艺术;2013年04期
8 王赋元;;超现实形象与时代精神的巧妙孕合——《凤凰涅i谩防寺厣壹鸞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9 罗漫;;“叶公好龙”与文艺的超现实性功能[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10 ;游离于时尚与超现实[J];影像视觉;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Ellen Handler Spitz;;超现实与超级现实(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鹭;功能齐备,我们的要求[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见习记者 陈晓红;党震:用水墨表现超现实意境[N];上海证券报;2014年
3 张淑霞 ;看平面设计中的超现实构思[N];美术报;2005年
4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刘成纪;城市作为艺术与城市公共艺术[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魏心宏;她的超现实[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6 鲁虹;捕捉图像背后的现实隐喻[N];美术报;2013年
7 vivi;超现实艺术,西班牙之旅[N];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
8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教授、当代艺术评论家 彭锋;双向超越[N];中国文化报;2013年
9 张建林;梦幻·跳跃·凝固·超现实[N];中国艺术报;2005年
1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畅想之际[N];中国艺术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长云;从波德里亚的角度看网络话语中的仿真与超现实[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金玉玺;时装摄影中超现实风格的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3年
3 董静;视觉艺术中的超现实构思境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徐晓楠;浅谈雕塑中的超写实与“超现实”[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5 焦伟;释放创造潜能 突破期待视野[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博;影视作品中超现实角色的形象设计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4年
7 曹世铎;论超现实意境在动画中的表现层次与艺术张力[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8 潘瑞斯;超越现实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李善梅;“偶”系列创作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10 王睿识;吉本芭娜娜小说中的超现实展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25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2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