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小城畸人》看清教——谈清教观在《小城畸人》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17-11-01 09:09

  本文关键词:从《小城畸人》看清教——谈清教观在《小城畸人》中的体现


  更多相关文章: 舍伍德·安德森 《小城畸人》 清教 功利主义 理想主义


【摘要】:在《小城畸人》中,安德森以故乡小镇居民为原型,剖析了人与环境、人与上帝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勾勒出世俗语境中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背离、犹豫、反思的艰难历程。安德森通过作品表达了对清教伦理道德的怀疑与不满,含蓄而尖锐地批判了清教伦理观对人性的压抑,认为工业技术发展加强了清教的世俗化和功利主义。《小城畸人》在对清教思想嘲讽和批判中也有某种继承,体现了作者矛盾困惑的宗教观念。结尾处流露的清教理想主义色彩代表了一种美国理想主义精神,安德森正是以对未来充满美好昭示的结局向读者提供了在信仰危机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如何走出工业文明困境,建立和谐生存新秩序的途径。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舍伍德·安德森 《小城畸人》 清教 功利主义 理想主义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1.引言清教主义思想是美国社会的基石,是美国哲学、文学、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源泉。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清教主义的宗教观、伦理观和道德观也潜移默化地对美国文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这种文化积淀对于作家具有珍贵的价值,尽管影响是在察觉不到的情形下发生,有时甚至着意探究也觅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严莉莉;;信仰缺失的迷茫——小说《小城畸人》的世俗化分析[J];名作欣赏;2013年12期

2 何雁;;现代社会虔诚信仰的重拾——读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9年01期

3 张晶;从宗教哲学视角解析霍桑作品中的清教主义观[J];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4 张强;舍伍德·安德森研究综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云琴;;失语的一群,失落的世界——《小城畸人》之解构性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2 张炳飞;;两生花——对《小城畸人》的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3 张婷;;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自卑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4 郑立军;;《白鲸》中的象征意义探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5 陈晨;;在荒谬世界里孤独前行——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我是傻子》的存在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6 周倩;;《小城畸人》中“小镇”文化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7 许秋红;;妙笔点活畸人群像——《小城畸人》中独特的创作技巧和语言风格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8 赵荃;;恶心,虚无,自由——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小城畸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王军;;《奥吉·马其历险记》的存在主义解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1期

10 李伟;李萍;;浓缩人生于双手——《小城畸人》中“手”的母题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宪华;追寻、僭越与迷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何青志;隐含作者的多维阐释[D];吉林大学;2011年

3 高迪迪;家族伦理与丛林生存法则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永兵;欧美先锋文学与中国当代新潮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祝平;乌云后的亮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安斌;清教主义对17-19世纪美国文学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6年

8 卢姗;文化视野下美国20世纪战争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卢国荣;二十世纪美国生态环境的文学观照[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平坦;“南方女性神话”的现代解构[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蔺咏新;自我、爱与沟通的迷失[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阔;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死亡意识及其现代意义[D];江南大学;2010年

4 宋智慧;陌生化理论视域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晓平;苦难与救赎[D];江南大学;2010年

6 饶文娟;二十世纪初美国小镇文学中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丽;圣者与魔鬼的合体《紫色》中莎格“妇女主义者”形象的圣经原型[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张阿娜;乔伊斯·卡洛尔·欧茨《奇境》四部曲的对话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熊端君;论《小城畸人》中人物群像的边缘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薛秀娟;论波特小说中的自我[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凤亮;思想与音乐的交响──米兰·昆德拉小说的结构隐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朱云奇;话语悲剧——《小城畸人》之解构主义阅读[J];外国文学;2005年06期

3 杨金才;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两位旗手:舍伍德·安德森与威拉·凯瑟[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张强;舍伍德·安德森研究综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1期

5 杨士虎;王小博;;《圣经》中的生态观[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王志成;“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质疑——一种后现代的回应[J];浙江学刊;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小川;;论16-17世纪英国清教运动[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2 柴惠庭;;清教伦理价值论[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年02期

3 张孟媛;;美国清教研究百年述评[J];美国研究;2006年01期

4 黄永畅;;论清教伦理在美国的发展历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7期

5 陈姝君;;美国禁酒运动中的清教[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4期

6 李安斌;刘晓娟;;政治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政治——清教话语与北美独立革命关系评述[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7期

7 韦庆校;;清教伦理与科学管理[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0期

8 柴惠庭;论清教运动的政治化演变[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年03期

9 张媛;;清教对美国早期教育的影响[J];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10 张仲德;李雅萍;;清教对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慧珍;陈玉洪;;从《野鹅》看清教伦理的负面影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青桐;欲望的美国与清教的美国[N];东方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瑞华;美国20世纪的清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樊茉兰;(基度教)清教对美国价值观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2 罗朝秀;北美殖民地时代的清教主义及其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3 兰红梅;美国文化中的清教因素[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建华;清教对科学的推动作用探析[D];福州大学;2010年

5 陶婷婷;清教下的欲望[D];西南大学;2009年

6 那朝丹;16-17世纪英国的清教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茂凤;清教对北美殖民地时期哈佛学院和耶鲁学院的影响(1636-1775)[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党亚惠;试析斯图亚特王朝早期英国的清教运动[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26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26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2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