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乔伊斯这个症状:拉康论乔伊斯

发布时间:2017-11-01 11:15

  本文关键词:乔伊斯这个症状:拉康论乔伊斯


  更多相关文章: 乔伊斯 拉康 精神分析学 《都柏林人》 《尤利西斯》 一个青年 玛利亚 斯蒂 芬尼 勒斯


【摘要】:乔伊斯的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不可读性,这种不可读性在《芬尼根守灵》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何解释这种不可读性,如何解释乔伊斯的书写,这是乔伊斯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议题。拉康认为,乔伊斯的不可读性源于其父亲—的—名字在其心理结构中一开始就被排斥了。由于父亲—的—名字被排斥,乔伊斯的话语失去了正常话语必不可少的菲勒斯向度,从而使象征的能指崩溃为实在的文字。此外,乔伊斯的书写不是为了追寻意义,而是始终为快感所控制,是对"强加的词语"的记录和抛弃。尽管如此,他的书写仍然是他为了弥补父亲—的—名字之被排斥所做的努力,也就是说,他努力通过书写将其解体的心理结构重新扭结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书写就是乔伊斯的症状。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乔伊斯;拉康;精神分析学;《都柏林人》;《尤利西斯》;一个青年;玛利亚;斯蒂;芬尼;勒斯;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精神分析学的文学批评维度”(批准号:13BZ W019)成果
【分类号】:I562.06
【正文快照】: 1975年6月16日,应乔伊斯专家雅克·奥伯特(Jacques Aubert)之邀,拉康在召开于索邦的国际乔伊斯研讨会上做了题为“乔伊斯这个症状”的专题报告,并于同年11月到次年4月,举办了他的第二十三期研讨班,报告名曰“Le Sinthome”,是晚期拉康最为重要的文献,其所讨论的对象也是乔伊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旭;;詹姆斯·乔伊斯小说与柏格森的时间观[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虹;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论乔伊斯的《死者》[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彭珍珠;乔伊斯笔下的女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钱定平;;乔伊斯小说中的科学[J];科学;2004年05期

4 郭军;乔伊斯:反思与超越[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5 缑广飞;乔伊斯与祖国爱尔兰的关系面面观[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杨建;乔伊斯研究在西方[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3期

7 金梅;乔伊斯的文学实验精神在小说整体布局中的体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高鹏;身体的悲歌——解读乔伊斯的《姐妹》[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杨建;中国乔伊斯研究20年[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10 李永毅;;德里达与乔伊斯[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月亭;;乔伊斯与印象主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法荣;;在场与幸福:乔伊斯短篇小说《伊芙琳》的伦理价值[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春燕;;一沙一世界——从《伊芙琳》看乔伊斯的写作特点[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覃琳;;论乔伊斯对“bloody”一词的象征性改写[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孙建光;;《致诺拉:乔伊斯情书》的文体特征及叙事特征研究[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李维屏;乔伊斯对我们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傅浩;汉译乔伊斯诗歌[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译者:金杽;一个人的乔伊斯[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周馨怡 韩杨;“我不是针对中国,只是维护本国民众利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葛晨;澳航CEO成澳大利亚“头号公敌”[N];经济参考报;2011年

6 早报记者 石剑峰;乔伊斯遗作《哥本哈根的猫》首次出版便惹版权争议[N];东方早报;2012年

7 高秋福;作家乔伊斯成功背后的三个女人[N];中华读书报;2014年

8 潘小松;乔伊斯在欧洲的第一个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宁肯;乔伊斯与卡夫卡[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刘一楠;发动机漏油 澳航停飞A380[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江;影视化想象:早期电影对乔伊斯实验写作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2 冯建明;乔伊斯长篇小说人物的变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琳;论乔伊斯早期“自我”形象的建构[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明玉;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体现[D];中南大学;2007年

3 杨金华;乔伊斯的现代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育婷;乔伊斯戏剧的现代性[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彭珍珠;乔伊斯笔下的女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6 鞠贵芹;流亡中的轻吟浅唱:乔伊斯的流亡生涯与《流亡者》评析[D];兰州大学;2007年

7 陆蕾;论乔伊斯创作中的“家庭”元素[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宋洋;《芬尼根的守灵》与乔伊斯的历史关怀[D];苏州大学;2009年

9 梁庆标;乔伊斯的犹太意识与世界视野[D];苏州大学;2003年

10 魏娜;《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美学思想—静态学[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26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26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3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