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整风前的延安文艺与外国文学
本文关键词:论整风前的延安文艺与外国文学
【摘要】:在延安文艺史上,外国文学有过一段难得的繁荣期。整风前的政策导向、鲁艺专门化、演大戏风潮、一组批判性杂文等四个环节表明,知识分子与政治领袖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分歧日益凸显。"五四"以来知识分子身上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的外国文学基因深入骨髓。而毛泽东承袭马列主义的思想资源,一方面将之定性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情调,批评这种知识分子的文艺表现形式脱离了革命的主要基础,不能为工农兵服务;另一方面又竖起高尔基这面方向性大旗,不断暗示着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苏联经验。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延安文艺 外国文学 毛泽东 苏联
【基金】:延安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延安文艺与俄苏影响研究”(YDQ2014-29)
【分类号】:I206.6;I106
【正文快照】: 对于延安文艺与外国文学的关系问题,国内现有资料呈现出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延安文艺是封闭和保守的,在无法消解的中国传统深层结构中找到了利益增长点,用农业文明的民间价值体系支撑起整个社会,民族化和民间化的艺术手法大行其道,与外国文学那一套审美理念完全是绝缘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陈望衡;;炫目的学术景观:美育的凸起——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美学现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赵凯;;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徐纪阳;;“鲁迅传统”的对接与错位——论光复初期鲁迅在台传播的若干文化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卢文婷;;破碎的身/影:续写与对话——《野草》与德国浪漫主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论传统文化与新文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陆学莉;;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的嬗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研究的环境考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晴;;论人物纪念馆的人文精神[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哈迎飞;;论鲁迅的家族意识[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田刚;;“两个口号”论争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姜彩燕;;鲁迅与实用主义儿童教育思想[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京华;;普罗文学的政治性和世界性——重读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兼论20世纪30年代中日左翼文学的同时代性[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丽丽;鲁迅与《萌芽月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丽凤;鲁迅与台湾文学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建文教授与外国文学翻译及研究[J];社科纵横;2003年02期
2 严蓓雯;"外国文学与本土视角"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4期
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在乌鲁木齐召开[J];国外文学;2006年04期
4 ;本刊将与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理论与阐释:新世纪外国文学研讨会”[J];国外文学;2007年01期
5 吴春生;王占峰;张佐娟;王慧玲;徐洁;;外国文学多媒体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5期
6 ;外国文学畅销书目录[J];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02期
7 ;外国文学畅销书目录[J];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03期
8 胡小英;;试论外国文学课堂小组合作研究学习教学[J];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9 备闻;;走近经典——中国外国文学年会第九届年会召开[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4期
10 杨光子;高颀;;回顾·探索·展望——“外国文学理论六十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仁;;序[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序[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何方;;绿原与外国文学[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忠祥;;“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开幕词[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永健;;“我不停地滚动我的桶”——论绿原与外国文学[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郝雁南;董桂君;;《圣经》基本词汇漫说[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7 邹建军;;外国文学的网络化与文学教育的大众化[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先霈;;“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闭幕词[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钱志富;;曾卓与外国文学之关系初探[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聂珍钊;;论科学文化素质与外国文学教育[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曾艳兵;外国文学遭遇困境[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韩国外国语大学 林大根;对外国文学采取受用态度[N];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石海峻;专家探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外国文学”[N];光明日报;2002年
4 世文;反思20世纪外国文学[N];文艺报;2003年
5 郭秀媛;外国文学研究应拓展接受对象群[N];文艺报;2008年
6 王长国;现代化进程与外国文学[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吴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首席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转向与拓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禾泽;外国文学奖评选不乏争议[N];中国文化报;2014年
9 章祖德;外国文学出版:市场压力下的舞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10 何其莘;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的开幕词[N];中华读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奚念;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日莉;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出版现状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5年
2 张林华;北大学生与外国文学翻译[D];北京大学;2007年
3 沈倩倩;中华书局外国文学译著出版研究(1914~1949)[D];南京大学;2012年
4 马芳;中学语文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容美霞;论外国文学对余华创作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丽莉;余华与外国文学[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30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30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