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迷惘与回归:非裔美国成长小说成长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7-11-03 19:13

  本文关键词:迷惘与回归:非裔美国成长小说成长模式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非裔美国成长小说 成长模式 迷惘 回归


【摘要】:非裔美国成长小说大多讲述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文化冲突的困惑,主人公多被"社会疏离",处于"黑白"的困顿与矛盾中,文化的张力塑造着他们的性格。非裔美国青年人所处的双重文化交织场域和其所面临的双重文化困境是成长小说中反映的最为重要的问题,非裔青年的成长过程就是对此问题的不断调试过程。以《看不见的人》和《所罗门之歌》为例对非裔主人公"迷惘与回归"的成长模式进行探讨,指出非裔青年在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回归黑人文化传统才能建构真正的主体身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作者单位】: 湖南文理学院国际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空间理论与美国犹太成长小说研究”(编号:13CWW03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非裔美国成长小说大多讲述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如何在白人社会中遭遇文化冲突的困惑,最后走出困境,获得自由,长大成人的过程。他们在文化冲突中寻找身份认同,最典型表现为两种成长模式:一是成长主人公从“美国梦”的幻灭中追寻自我的迷惘式成长,主人公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靖历;;论美国黑人的“无形”困境、“无形”根源与自强之路——拉尔夫·埃利森《看不见的人》主题分析[J];名作欣赏;2008年14期

2 宁云中;吕昊;;“成长”的空间性:美国现代成长小说的空间解读——以《奥吉·马奇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例[J];名作欣赏;2012年1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曹萍;;尤金·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一部充满狂欢精神和多重复调的戏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方国武;;试析巴赫金小说时空体理论的诗学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陶媛媛;;成长小说视角下的《简·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许太梅;;从走出家庭看西丽的成长[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颜桂堤;;经典:流动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8 张蓉;贾辰飞;;后殖民主义文化心理下的生存困境——《我爱比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侯治辉;;后殖民语境下《蝴蝶君》的文化策略呈现——东方幻象背后的秘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10 李松玲;;《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乔伊斯写作手法的新突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海洋;;奇幻小说《坟场之书》之成长主题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胡丽英;;试谈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父亲”缺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苏典娜;;从徐冰看当代艺术的“后殖民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丁莉丽;;乡村牧歌的消逝——当前乡村题材电影的一种倾向[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孔建平;;空间意识与中西早期文学叙述样式[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6 陈瑛;;“东方主义”与“西方”话语权力——对萨义德“东方主义”的反思[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8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3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4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殷婷婷;黑白世界中的自我寻找——解读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身份认同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树苹;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体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辉;从个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喜福会》[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燕秀丽;近三十年中国儿童成长小说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吕惠;秦文君少年小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黄杨莲;论塞缪尔·巴特勒《众生之路》的成长主题[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宁云中;;成长中的自然回归——《麦田里的守望者》生态批评解读[J];名作欣赏;2010年03期

2 王逢振;《看不见的人》仍令人震撼[J];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3期

3 卢世林;身体的空间性与“环境人”的生活世界[J];学术论坛;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广梅;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渝萍;美国文学中的成长小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易光;“觉今是而昨非”之后:近年“成长小说”漫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樊国宾;“十七年”成长小说兴起的深度溯因[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4 李静;中国成长小说的四种话语[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田广文;新潮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历史语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5期

6 刘文,唐旭;“成长小说”:传统与影响[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芮渝萍,刘春慧;成长小说:一种解读美国文学的新视点[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金新利;从探索者到迷惘派——几篇成长小说之比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徐秀明;;20世纪成长小说研究综述[J];当代文坛;2006年06期

10 祝亚峰;;20世纪90年代成长小说的叙事与性别——从“60年代生”人的成长小说谈起[J];文艺研究;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凌;;林道静在21世纪——青春文学、成长小说与微博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1)[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胜忠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长小说:与时俱新的小说样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陈熙涵;大人写的成长小说遭冷落[N];文汇报;2001年

3 施战军;中国式成长小说的生成[N];文艺报;2006年

4 张永禄;“80后”成长小说的得与失[N];文艺报;2007年

5 徐妍;植根古典诗性的成长小说[N];文艺报;2014年

6 朱效文;诠释生命成长的小说艺术[N];文艺报;2002年

7 吴秉杰;《桃花鱼》和“成长小说”[N];文艺报;2009年

8 徐妍 书评人;以“复杂性的精神”重写战争题材成长小说[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9 孟繁华;成长小说与没落群体[N];河北日报;2003年

10 徐兆淮;叶弥和她的成长小说[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顾广梅;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秀明;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3 买琳燕;从歌德到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孙胜忠;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钱春芸;行进中的“小说”中国[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辉;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牟昭;知识分子的成长叙事:革命成长小说研究(1927-1930)[D];西南大学;2011年

3 赵晓芳;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长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飞;中国新时期成长小说主题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金新利;近二十年“成长小说”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孙婧;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7 刘晓红;中国当代“成长小说”论略[D];四川大学;2006年

8 张娟英;论中国当代成长小说的人物类型和叙事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娜娜;论福克纳的成长小说[D];青岛大学;2011年

10 侯蔚;从成长小说角度分析《婚礼的成员》[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37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37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5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