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悲剧》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本文关键词:《美国悲剧》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悲剧》 文学伦理学批评 斯芬克斯因子 伦理环境 伦理混乱
【摘要】:《美国悲剧》是西奥多?德莱赛的代表作品。它是根据1906年发生在美国纽约州的一桩真实谋杀案创作的,主要讲述了一个贫穷牧师的儿子克莱德?格里菲斯的故事。他在物质主义与拜金主义的影响下,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享乐,逐渐在欲望中迷失自我,最终堕落为蓄意杀害恋人罗伯塔的凶手。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克莱德以及罗伯塔短暂一生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风气、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对青年一代的腐蚀和摧残。本文运用聂珍钊教授的文学论理学批评方法,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伦理环境、主人公克莱德的斯芬克斯因子之转化过程以及罗伯塔的伦理困扰三个方面进行文本解读,分析在社会转型时期以克莱德和罗伯塔为代表的年青一代是如何走向毁灭的。19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消费文化、享乐主义的盛行,使人们对传统价值观产生了困扰和质疑,不再秉承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克莱德出身社会底层,尽管受到家庭传统伦理道德观的影响,但面对物质的诱惑和性的欲望,克莱德曾恪守的的伦理道德观开始坍塌,企图改变自己伦理身份却一步步陷入伦理困境,最终走向悲剧。而小说女主角罗伯塔受虚荣心和欲望的驱使爱上了克莱德,将克莱德视为改变自己命运的“工具”,在一次次伦理选择中做出冲击伦理秩序、违背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步入未婚先孕的尴尬伦理境地,最终遭受被谋杀的厄运。总之,《美国悲剧》这部有丰富伦理内涵的小说,不仅是一部关于家庭、爱情、法律、政治、宗教的悲剧,而且从根本上说是一部伦理悲剧。克莱德和罗伯塔的个人悲惨结局实质上是个人伦理的悲剧,表明了伦理选择过程中遵守传统伦理道德和伦理秩序的重要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闰桂娥;赵丽红;;炫耀式消费——《美国悲剧》的社会根源[J];电影文学;2008年03期
2 吴相如;;《美国悲剧》:体现哲学思考的一个佐证[J];红河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曹学庆;;试析《美国悲剧》中破碎的美国梦[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曾晓;;美国梦的破灭——浅析《美国悲剧》中消费社会对人的异化作用[J];青春岁月;2013年19期
5 蔡晓琳;;浅析《美国悲剧》的悲剧意象[J];芒种;2014年06期
6 荣楠楠;于一鸣;;《美国悲剧》中失衡人性的呐喊[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年02期
7 马娟;;关于《美国悲剧》中哲学主义色彩的研究与探讨[J];大家;2010年24期
8 杜芳;;《美国悲剧》与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J];长城;2012年12期
9 闰桂娥;;论《美国悲剧》主人公价值观迷失的悲剧必然性[J];长城;2013年02期
10 杜磊;吕华;刁若菲;;《美国悲剧》浅析[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美国悲剧》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湖南大学;2015年
2 宋谊;美国悲剧的剖析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安艳;解析《美国悲剧》中的炫耀式消费[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刘冬梅;弗洛伊德心理理论分析《美国悲剧》[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卫卫;《美国悲剧》中的命运决定论[D];汕头大学;2011年
6 李爱梅;论《美国悲剧》的哲学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倩;幽灵般的对象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小静;从《美国悲剧》看大众文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9 史敏;《马丁伊登》,《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美国悲剧》中的美国梦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10 刘静;一部美国悲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47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47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