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文学理解现代中国──藤井省三教授访谈
本文关键词:经由文学理解现代中国──藤井省三教授访谈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中国 华语电影 村上春树 鲁迅思想 阅读史 成就斐然 教授访谈 中国作家 竹内好 中国文化研究
【摘要】:正[案]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的藤井省三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汉学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中国文学及东亚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就斐然。近年已经在中国连续出版了《鲁迅〈故乡〉阅读史——现代中国的文学空间》《隔空观影——藤井省三华语电影评论集》《华语圈文学史》《村上春树心底的中国》等多种著作。笔者在2015年年初藉前往日本查阅资料的机会专程拜访了藤井省三先生,就其生平经历、学术选择以及30多年来的研究思路等问题作了一次访谈,在此整理发表,
【作者单位】: 东京大学文学部;厦门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106;J905
【正文快照】: [案]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的藤井省三教授是国作,1938年成为了“满铁”公司的职员,在河北张家口际知名的汉学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中国文学及东的分公司工作。那个时候,我父亲跟我母亲结婚,生了4亚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就斐然。近年已经在个孩子,可是在1944年,我父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锦生;论现代中国文艺的灵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2 陈馨;报刊、女性与晚清社会图景的重绘——评《晚清女性与现代中国》[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02期
3 李国涛;;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考察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关于《清华三才子》的感想[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7期
4 熊家良;;论现代中国“小城”叙事的文化意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王树增;颜炼军;;我为什么写现代中国战争风云[J];编辑之友;2010年07期
6 张抗抗;;爱与生命同在[J];法制资讯;2011年05期
7 唐加文;;琢磨人还是琢磨事[J];创新科技;2012年02期
8 罗成琰;;现代中国浪漫诗学二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04期
9 罗成琰;试论现代中国的浪漫传奇[J];海南师院学报;1994年03期
10 朱昌平;;现代中国的避讳[J];共产党人;199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新建;;现代中国的多元历史——从辛亥百年看多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兼容[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2 皮雷·林克;乐黛云;;艺术的地位——通过文学来研究现代中国的价值变化[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3 李龙;张晓黎;;“五四”与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建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徐波;;孙中山理论与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A];民革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魏建;;中国现代“文人”的一个范本[A];郭沫若研究(第六辑)[C];1988年
7 陈先初;刘旺华;;胡适与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涌;;丁玲:一个在革命的共同方向和共同思想基础上的杰出作家[A];丁玲纪念集[C];2004年
9 马加;;读丁玲同志的小说随感[A];丁玲创作独特性面面观——全国首次丁玲创作讨论会专集[C];1984年
10 云立新;;浅议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的建构[A];“辛亥革命与民族振兴”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拯;为现代中国锻造“坚强核心”[N];人民日报;2014年
2 本报驻东京记者 谢宗睿;日本观众看懂现代中国[N];光明日报;2014年
3 ;刘延东在现代中国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演讲[N];人民日报;2008年
4 ;为现代中国凝聚梦想力量[N];人民日报;2013年
5 陈平原;依旧“关注‘现代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4年
6 整理 怡华 编辑 李念;高瑞泉:探寻现代中国道路[N];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丁刚;创造现代中国的文化符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陈平原;告别《现代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3年
9 叶隽;“现代中国”的文化理想[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以礼 书评人;美国学者剖析中国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建军;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段凌宇;现代中国的边地想象[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叶兴艺;现代中国第三势力宪政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许峰;空间视野下的“现代”上海[D];上海大学;2012年
7 罗义华;论梁启超的“流质性”与转型期中国文学的现代品格[D];四川大学;2006年
8 章可;现代中国“人文主义”的起源:以译词为中心的研究(1901-1922)[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衡;现代中国绘本的艺术特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新刚;现代中国都市风情小说的文化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玲玲;女性:现代中国的社会学解读与文学批评[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熊婕;现代中国中产女性时尚轨迹探究[D];汕头大学;2010年
5 吕杰;“晚期帝制中国”与“早期现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苑仁莹;中国水墨语境下的现代中国插画绘画的创作[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7 王长征;策略与认同——现代传媒与创造社“异军突起”[D];青岛大学;2009年
8 徐先智;想象现代中国的方式[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毛菁华;老舍的取舍[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黄乃江;历史和美学批评视野中的“现代评论”派[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13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1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