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民间文学的伟大传统——从实践民俗学的内容目的论到形式目的论
本文关键词:接续民间文学的伟大传统——从实践民俗学的内容目的论到形式目的论
【摘要】:只有不断进行现象学的双重悬搁并对马克思式的认识论加以先验论现象学的方法论改造,我们才能从实践的立场上把民间文学及其研究看做双重主体并且区分其外在的经验性目的(自然动机)和自身内在的先验目的(自由动因),进而通过反证法还原出民间文学的发生与存在"在理性中的原因"或"理性上的起源"。民间文学先验的发生条件和纯粹的存在理由,不仅是民间文学的先验传统和先验理想,也蕴含着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的根本依据(根据)和原初法则(原则)。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106.7
【正文快照】: 自由目的是民间文学的发生条件“民间文学”作为汉语学术概念,是从英文folkl0re(直译作“民的知识”,也可以意译为“民俗”“民情”)移译过来的。据说在国际学界,foMore(民间文学)这个词已经不时兴了。但在中国,不仅不抛弃、不放弃“民间文学”的说法,而且还延续传统的、经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裕生;;有第三条道路吗?——对自由主义和整体主义国家学说的质疑与修正[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2 高丙中;;“公民社会”概念与中国现实[J];思想战线;2012年01期
3 高丙中;;日常生活的现代与后现代遭遇: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机遇与路向[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王红;;消费文化时代的媒体伦理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王强;;道德哲学的三种悖论形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成海鹰;;波德莱尔笔下的城市巴黎、都市情感和体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10 古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自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华;;两种文化的理性解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杰;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吕武;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宗霞;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2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斌;资本的介入与艺术的时尚化[J];美术观察;2004年07期
2 吴书芳;;从《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解读托尔的“世界”观[J];芒种;2012年24期
3 唐凯麟;重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需要的再认识[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4 田辉;;亚里士多德的内在目的论及其超越[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4期
5 文成伟;康德“艺术王国”中的“技术”[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李曲;;实践是唯物史观的根基——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6期
7 郭继锋;;论当代艺术中的“游戏”情结[J];新西部;2010年07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要与学生共同学习[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艳;目的论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目的的学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38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3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