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黑暗中的人》叙事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2 18:26

  本文关键词:《黑暗中的人》叙事特点研究 出处:《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保罗·奥斯特 《黑暗中的人》 叙事特点


【摘要】:保罗·奥斯特是一位美国当代作家,其文学作品包括十八本小说,三部回忆录,一本诗集,四出戏剧以及大量的评论文章。奥斯特的代表作《纽约三部曲》的出版,为他赢得了优秀作家美誉。很多评论家认为保罗·奥斯特是一位后现代作家,但是他却曾公开宣称自己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产生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奥斯特的作品总是充满荒诞和偶然。这两点常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然而奥斯特坚称这两点仅仅是人类生活的本质。《黑暗中的人》一书发表于2008年,出版之后即受到评论家们的一致好评。虽然在这部小说中奥斯特坚持了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但与之前的作品相较却完全不同。本文是根据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这本小说所呈现出的叙述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更好的理解保罗·奥斯特及这本小说。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序言、正文和结论。序言包括对作家和作品的介绍,以及文献综述。正文部分主要被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小说中叙述者和视角的特点。小说中并不只有一个叙述者,叙述者的变换也必然导致叙述视角的转变。本章第二节探讨视角在这部小说中是如何转换的。第二章分析小说中所运用的叙事策略,分三节。第一节为元小说叙事策略,这是保罗·奥斯特常用的叙述策略,也是这本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叙事特点。第二节为非线性叙事。叙述者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小说中的所有故事。最后一节是嵌套结构。本文的第三章分析了奥斯特通过不同的叙述手段最终达到的叙述效果:历史的替代和新型反战小说。最后,结论部分揭示了保罗·奥斯特的创作理念以及作家本人对生活和对文学的理解。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小卫;;凝视中的自我与他者——保罗·奥斯特小说《纽约三部曲》主体性问题探微[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1期

2 张沛;;保罗·奥斯特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1期

3 李金云;;奥斯特《玻璃城》的语言与主体性问题探析[J];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4 游南醇;;身份的迷失与探寻——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的身份主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姜颖;胡全生;;从《玻璃之城》看《纽约三部曲》对侦探小说的颠覆[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6 徐世博;;规训权力与权力话语——浅谈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7 高莉敏;;论保罗·奥斯特创作的影响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8 刘启君;;颠覆侦探小说——论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姜小卫;;阿斯图里亚斯文学奖得主保罗·奥斯特[J];外国文学动态;2006年05期

10 李琼;;略论玄学侦探小说的基本特征——评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启君;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中的反侦探小说叙事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郝亚茸;保罗·奥斯特小说的叙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20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20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7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