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女勇士》主要角色宗教观念的冲突与融合

发布时间:2017-12-24 12:16

  本文关键词:《女勇士》主要角色宗教观念的冲突与融合 出处:《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意识形态 宗教观念 女勇士 主要角色


【摘要】:基于特雷·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文学生产理论,结合文本细节,运用比较的方法,以中美两种文化差异及冲突,交融与和谐的根本——中西宗教差异的角度分析《女勇士》,探讨异质宗教观念对《女勇士》作者汤亭亭及其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影响。通过分析儒教和基督教观念对《女勇士》作者汤亭亭及作品主要角色"我"和母亲的影响,发现两种不同宗教意识形态对作者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两种文化观念的冲突及最终的融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女勇士》是汤亭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自发表以来赢得了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从最初的小说与非小说之争,自传与非自传之争到后来的从文化、东方主义、女性主义、叙事方法、叙事策略等角度对这部经典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做了许多细致深入的研究,但少有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双燕;;仁与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2 安晋军;;比较视野中儒家忠恕思想的特点探究[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3 张淑瑛;韦微;;浅议中西方法律信仰——从“包青天情结”谈起[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贺仲明;;我们还会不会爱?——对于中国现代思想的一种反思[J];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05期

5 朱清华;;孔子与耶稣生死本体论之比较[J];道德与文明;2013年02期

6 张艳云;徐颖;;《论语》与《圣经》的文化元典对比研究[J];赤子(中旬);2013年07期

7 张艳云;杨春红;;耶儒对话中伦理范型的融合[J];赤子(中旬);2013年07期

8 赵炎才;;仁爱精神与清末民初资产阶级革命[J];长江论坛;2015年03期

9 茅芹芹;;从阐释学视角观《论语》中“仁”字英译[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3期

10 赵汝清,李琼;试论明末基督教与儒学的接触[J];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腾;;基督教“圣爱”与墨家“兼爱”——“爱”与“正义”关系理论的类型学考察[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罗卫东;亚当·斯密的伦理学[D];浙江大学;2004年

4 刘笑非;阳明心学的宗教维度[D];北京大学;2008年

5 张咏梅;媒介人性论[D];浙江大学;2009年

6 傅敬民;文化资本视阈下的《圣经》汉译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D];西南民族大学;2008年

8 张军;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解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细成;中国哲学视域下的耶儒互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朱清华;孔子与耶稣生死伦理之比较[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凌婧;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中的美国人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聚刚;明末清初儒家基督徒会通儒耶的人文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华博;李问渔与近代西学传播[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饶文凤;原罪、本罪、博爱与世俗人性[D];浙江大学;2010年

5 龚亚琼;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笔下人性的异化与回归[D];湘潭大学;2011年

6 杨涛;《圣经》“爱德”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新;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有效性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杨宝安;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磊;儒家与基督教“爱”的思想比较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圢;中国传统民居生态思想与现代居住环境设计实践的契合[D];天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琳;《女勇士》是非评说[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许胜男;;她们死于沉默——《女勇士》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失语悲剧透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柳星;;《女勇士》中无名女人形象浅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张乔;;《女勇士》中“鬼”的文学意义[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于秀娟;;《女勇士》的体裁分析[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6 邓世彬;张晓;;《女勇士》中自传虚构成因解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潘雅莉;;文化的差异在《女勇士》中的体现[J];文艺争鸣;2008年02期

8 王亚琼;;压抑与反抗——论汤婷婷《女勇士》[J];科技信息;2009年28期

9 张珊珊;;论“赵汤之争”下的《女勇士》的自传文体写作[J];华文文学;2010年01期

10 范莹芳;;边缘族群的自我身份构建——析《女勇士》中主人公与作者的双重成长[J];名作欣赏;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汤婷婷;;从《女勇士》到《和平老兵》(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郭主美;;《女勇士》:从解构到重构身份属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梁文霞;;《女勇士》: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由“白虎山”中窥见一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尚云英;;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重构策略——论《女勇士》的中国文化改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陈天然;;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女勇士》:探寻与重建华裔女性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妮;《女勇士》主要角色宗教观念的冲突与融合[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玉婷;打破沉默:《女勇士》的对话理论解读[D];山东大学;2007年

3 华满元;《女勇士》中译本回译问题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洁玉;神话原型视域下的《女勇士》[D];鲁东大学;2008年

5 杨哲梅;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邺;论《女勇士》的对话性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邱婉宁;论《女勇士》中的中国民间习俗[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莉;《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但鸽;《女勇士》中“鬼怪”之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付天元;马克辛·洪·金斯敦《女勇士》的评价理论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28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28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7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