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哥儿”的性格分析
本文关键词:对“哥儿”的性格分析 出处:《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哥儿》发表于1906年4月,是夏目漱石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百年来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作品诙谐幽默,但夏目漱石创作该作品的目的却并不仅仅是想要博读者一笑这么简单。笔者尝试从分析主人公等市井小民的性格入手,浅析夏目漱石创作的人物形象。
[Abstract]:"He" was published in April 1906, Natsume Soseki is one of the widely circulated works for hundreds of years by many readers. The work is humorous, but the purpose of Natsume Soseki's creation is not just to make the reader laugh so easily.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 of Natsume Soseki's characters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protagonist and other minor people.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一、创作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后,出于对日本在中国和朝鲜急剧扩张势力的不满,俄罗斯伙同法国、德国等国家,要求日本政府归还中国的辽东半岛。这在日本的近代史上,被称为“三国干涉”。日本政府在无奈之中接受了这个建议。此后,在日本民间,“卧薪尝胆”一词成为民众中心照不宣的秘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海英;;美貌的女主人公——有毒的花——以《雨月物语》《春琴抄》《核桃林》为中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贾安如;;浅析高职类院校日本文化课堂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J];成才之路;2011年27期
3 潘畅和;张建华;;论日本的武士、武士政权及武士道[J];东疆学刊;2012年02期
4 潘婕;;浅谈歌舞伎在日本的社会地位[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宋威;;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发展迥异的思想特质[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6 许向蒲;;从日语外来语看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2期
7 王秋鸿;;浅谈日本最初对佛教的受容[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7期
8 傅紫琼;;川端康成文学风格的转变与其人生轨迹的关联[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03期
9 杨栋梁;;中国的日本研究新动态[J];南开日本研究;2010年00期
10 贾丹;;试论日本枯山水文化中后现代主义建筑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文海;;被误解的枯山水[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如意;临时教育会议与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9年
2 师敏;圆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于洋;中国の「行旅诗」と『古今和歌集』の「嚶酶琛工伪冉涎芯縖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2 冯嘉;中日和解的内政因素[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3 徐燕莉;“门户开放”与“特殊利益”[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露;日本女子教育和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青木英利;先秦到唐初的中日古代交往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汪晶石;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九世纪的在唐新罗人[D];延边大学;2013年
7 史悦;浅析日本歌舞伎的服化语言[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梅;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刘立善;夏目漱石的“非人情”[J];日本研究;2005年03期
3 王树义;王云红;;夏目漱石《其后》作品中的人物解读[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8期
4 孟庆枢;;小森阳一对夏目漱石的再阐释——以夏目漱石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为中心[J];长江学术;2009年04期
5 孙苏平;;试论夏目漱石文学的基石[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李素;;夏目漱石《心》中的“明治精神”[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邱丽君;;再读夏目漱石的《心》[J];新闻爱好者;2011年02期
8 李娇;;夏目漱石文学作品中的亲情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张焕香;;夏目漱石前期三部曲中的“过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10 佟姗;;夏目漱石“余裕论”简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鹏飞;;夏目漱石与汉文学[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吴光辉;;试论夏目漱石的禅诗意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梦;;试论夏目漱石“自己本位”向“则天去私”的转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林少华;夏目漱石和他的《心》[N];文汇报;2000年
2 沈宇;回望的眼光[N];文艺报;2014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理性客观地观察我们的邻居[N];深圳特区报;2011年
4 张秋红;夏目漱石的《我是猫》[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刘迪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日本的自卑与自傲[N];东方早报;2007年
6 马小虎;用“心”去死[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欧南;夏目漱石与《梦十夜》[N];黑龙江日报;2004年
8 林少华;文学翻译:美、审美与审美忠实[N];文艺报;2014年
9 宋再新;唐诗魅力应犹在[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孙放远;鲁迅与夏目漱石[D];吉林大学;2012年
4 马英萍;近代化语境下的漱石文学与禅[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燕;夏目漱石汉诗小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夏爱元;论夏目漱石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悲剧性生存模式[D];湘潭大学;2006年
3 王茜;关于夏目漱石“余裕论”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4 魏中莉;夏目漱石《过了春分》论[D];苏州大学;2011年
5 王玉;夏目漱石《道草》论[D];苏州大学;2011年
6 励健;关于夏目漱石作品中的金钱[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梁懿文;关于夏目漱石作品《心》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张焕香;夏目漱石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袁瑷;无法温暖的归宿[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倪祥妍;夏目漱石小说的叙事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38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38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