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远古雌性中寻找人性之美——论严歌苓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发布时间:2018-01-10 21:25

  本文关键词:从远古雌性中寻找人性之美——论严歌苓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出处:《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严歌苓 新移民文学 雌性 人性


【摘要】:严歌苓是海外新移民代表作家之一,她始终坚持表现不同环境中人性的扭曲和异化,观照普遍人性。综观严歌苓多年的创作成果,可以发现其小说以敏锐的眼光穿越异域异质的文化阻隔,对女性生存投注深刻穿透的一瞥,为读者提供了生动而全面的范本。在严歌苓的作品中苦难往往与女性形影不离,她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开启了一扇通向历史深处的闸门,从远古的雌性那里寻找人性之美,并且极力讴歌人物在污浊中绽放的这种纯朴、本真和原始美,表达了对本真人性内涵的终极关怀和高度礼赞。
[Abstract]:Yan Geling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new immigrants from overseas. She always insists on showing the distortion and alienation of human nature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views the universal human nature. It can be found that his novel, with keen eyes, traverses the cultural barriers of foreign lands and heterogeneity, and makes a penetrating glimpse of the existence of women. It provides a vivid and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readers. In Yan Geling's works, suffering is often inseparable from women, and she opens a floodgate to the depth of history through the portrayal of female images. Looking for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from the ancient females and eulogizing the simplicity, truth and primitive beauty of the characters blooming in the dirt, they express the ultimate concern and high praise for the connotation of the human na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严歌苓是海外新移民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她的小说闪烁着‘新移民文学’独有的精神特质,她以自己小说中无与伦比的敏锐和细腻被评论界誉为是当今北美华文创作最具实力的小说家,尤其是被称为北美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1]。严歌苓将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和熟悉的生活素材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瑞琳;冷静的忧伤——从严歌苓的创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质[J];华文文学;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文;;《扶桑》——文化夹缝中的身份与Fantasy[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王晖;;新移民文学20年的发展演变[J];华文文学;2007年01期

3 曾庆江;李燕群;;新移民小说创作主体及创作动机管窥[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丰云;;飞散写作:异域与故乡的对立置换[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5 庄伟杰;;走向世界与确立华文文学创新坐标——兼谈全球化背景中整合建构“华文文学”新格局[J];晋阳学刊;2006年03期

6 陈彦平;;严歌苓短篇小说中的错位爱情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孙霞;陈国恩;;“跨界”视角下的双重面孔——《无出路咖啡馆》中的美国人形象[J];华文文学;2012年05期

8 蔡小容;;高蹈于肉身之上——严歌苓文学精神综论[J];江汉论坛;2015年02期

9 管季;;《妈阁是座城》:自由与救赎的双重唱[J];名作欣赏;2015年16期

10 祁晓亮;;试论严歌苓小说对女性意识的多元发掘[J];丝绸之路;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丰云;论华人新移民作家的飞散写作[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倪立秋;新移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吕红;追索与建构:论海外华人文学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邢楠;严歌苓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聚群;“红色”中国的“杂色”呈现[D];苏州大学;2009年

8 蔡小容;论严歌苓:文学的舞者[D];武汉大学;2011年

9 邓伟;后殖民视域下的新移民文学批评[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蕾;对人性本真的执着追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亚男;论严歌苓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秀荣;严歌苓中期小说的叙事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丽丽;从“自我”的迷失到觉醒[D];吉林大学;2011年

5 鲁辰琛;非日常:严歌苓的审美趋向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6 刘华丽;对精神家园的守望[D];暨南大学;2011年

7 周钢山;论新移民小说中的跨国婚恋书写[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孟乐;论严歌苓的本土历史题材小说创作[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项阳;北美新移民小说的文化语境与文学呈现[D];齐齐哈尔大学;2011年

10 蔡玮;论严歌苓创作的悲剧内涵[D];宁波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林;严歌苓作品中的悲悯与荒诞[J];小说评论;2003年01期

2 朱青;外内对比的性格结构——严歌苓小说人物造型谈[J];当代文坛;2004年02期

3 朱青;;陌生化的效果——评严歌苓的《爱犬颗勒》[J];名作欣赏;2006年06期

4 郭洪雷;时世平;;别样的“身体修辞”——对严歌苓《金陵十三钗》的修辞解读[J];当代文坛;2007年05期

5 李经纯;;初识严歌苓[J];文学教育(上);2007年12期

6 徐凤娟;;怎一个“情”字了得——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情感书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年01期

7 王文璨;;柔韧的赞歌——浅析严歌苓的《小姨多鹤》中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管方;;严歌苓:逼自己最后一回[J];小康;2010年03期

9 邓玉英;;悲剧与抗争——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2期

10 严歌苓;李宗al;;严歌苓谈人生与写作[J];华文文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槟;;移民的况味——严歌苓小说中的美国抒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白烨;;难以遮蔽的人性光辉——读严歌苓长篇新作《第九个寡妇》[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孙旭辉;严歌苓:我在美国经历了一次大洗牌[N];文学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人生比小说更精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用英文写作发现幽默潜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金涛;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 在创作中燃烧[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京雪;严歌苓:“动人的人都是有缺陷的”[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本报记者 丁杨;严歌苓:以“家族史”写作折射知识分子命运[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韩莉;严歌苓:翻手苍凉覆手繁华[N];河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命中注定要写《陆犯焉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君娜;严歌苓:我有一个同情的耳朵[N];解放日报;2013年

10 胡皓;看新华先锋如何打造严歌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邢楠;严歌苓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栋辉;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跨域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丽;严歌苓小说的伦理叙事[D];山西大学;2007年

2 李n,

本文编号:1406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06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9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