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特曼诗歌主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3 12:20
本文关键词: 民主精神 个人主义 生命体现 出处:《辽宁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民族诗人,他的诗作《草叶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民主的渴望及对未来美国的信心;在诗歌的形式上,惠特曼大胆地采用自由诗的形式,为其赢得了全世界的美誉。诗集中的许多名篇例如“我自己的歌”“带电的肉体”“船长”等等体现了众多的哲学思想给美国及全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惠特曼是一个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时代意识的作家。在《草叶集》中,他以欢欣鼓舞的笔调歌颂祖国的大自然,美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尤其是,他热情地讴歌了美国的工业成就、科学发展和物质文明,他把这看作人类进步的象征。惠特曼说过,“美国要求有一种诗歌,一种勇敢的、现代的,包容一切的,全宇宙的诗歌,正像她自己一样。这诗绝不可无视科学或现代,而要从科学与现代的发展中获得灵感。”惠特曼第一次把科学的进步、城市的繁荣,物质文明的发展作为美的形象写进了诗歌。这个创举使他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现代诗人。一百多年过去了,但他对国内外诗人的深远影响,没有第二个美国诗人能够与之相比肩。 本文先从总体上言简意赅的介绍了惠特曼的生平及主要作品。诗人的主要作品《草叶集》在美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意义在于它描绘了这个新世界的轮廓,反映了整个一个历史时代美国的形象,概括了极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意义。毕业论文《惠特曼诗歌主题分析》通过对惠特曼的代表作《草叶集》中“民主自由”、“自我”等主题的论述,表达诗人对理想人类社会的渴望与追求及对人民的歌颂和热爱,从而揭示诗人的伟大不仅是因为他是伟大的诗人,而且因为他是伟大的思想斗士。 本文主体部分分三部分: 第一章,主要从民主精神角度和个人主义角度分析《草叶集》。《草叶集》始终贯穿着一条主旋律,就是作者的民主精神。如果确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草叶集》的各个部分并说明其特色,“民主”一词再合适不过了。的确,《草叶集》是惠特曼争取资产阶级民主的宣言书。诗人期望的是没有压迫,没有阶级,男女平等,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在惠特曼的诗歌中,他运用自由体诗歌和他的民主思想打破了人们陈旧的思想模式,将人们被清教主义、高雅的唯美主义和文化势利所禁锢的能量释放出来。他把文人的目光转向了人民大众。他促进美国文人摆脱对欧洲文化的依赖,创造独立的美国文学。他的民主精神以及博爱的思想激励着全世界的人们。 惠特曼推崇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在美国,个人主义的典型是移民初期的拓荒者,他们敢做敢为,珍视个人权利,这种个人奋斗精神被看作是整个民族的精华。惠特曼的个性主义主要表现在他对“自我”的歌颂上,在《自我之歌》、《大路之歌》中都有体现。他既是诗人自己,又是一切个人的代表。诗人通过“自我”歌颂人体的美,歌颂普通人的伟大,,歌颂人在劳动中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但《草叶集》中表现出的这种个性主义并不意味着唯我独尊,并不意味着极端个人主义。而与之恰恰相辅相成的是平等的思想,民主的思想。 惠特曼《草叶集》中的“自我”本文认为包含三种分别是“个体自我”“美国自我”“普遍自我”。在“个体自我”中,惠特曼认为肉体和精神达到完美的平衡,才能构成个体自我。在“美国自我”中,惠特曼认为民主是美国特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个人才能实现自我。对于“普遍自我”惠特曼认为这个自我更能体现自我。对于惠特曼来说,任何一个美国人都是一个作为个体的、美国的及普遍意义的自我。在《草叶集》中,惠特曼试图找到个体和自然的结合,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草叶集》中的名篇《自我之歌》的主题思想。《自我之歌》是诗人惠特曼的名篇佳作。在分析惠特曼的名篇《自我之歌》时,主要从惠特曼在该诗篇中表达的无穷的生命力以及诗人对生命的感悟方面来分析这一名篇的,从而从更多的侧面了解诗人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涵义。 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惠特曼的作品影响。惠特曼作为美国的民主诗人,他不仅仅是美国的,而且全世界的。所以,惠特曼作品不单单对美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西方世界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遥远的东方,惠特曼的诗歌对当时中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到了中国文人学习西方思想,对当时中国民众的思想启蒙,以及社会进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金凤;;浅论《草叶集》中蕴涵的男性意识[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吴中庆;;简论惠特曼的《草叶集》对郭沫若的《女神》在文体风格上的影响[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3 杨占;;差异与永恒——从审美体验看文学翻译的艺术性[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柳士军;;谈英国诗歌对朗费罗创作的影响[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张香宇;;惠特曼与威廉斯——“所见”略同的“英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武新玉;;通往现代之路——以惠特曼、威廉斯为研究对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许丽娟;张永玲;;《草叶集》中的“自我”[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张合珍;惠特曼的“灵肉”二元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5期
9 蒋飞燕;何基安;;关于多义性[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彭继媛;;惠特曼《草叶集》在中日接受差异比较[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史记;惠特曼诗歌在中国的评介与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吴
本文编号:1526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52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