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探究《喜福会》中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8-03-10 01:24

  本文选题:生态女性主义 切入点:华裔 出处:《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喜福会》是谭恩美的代表作,从该作品发表伊始就备受关注,使得谭恩美跻身于美国华裔文学的前列。随着我国影响力日渐增大,对美国华裔作家及作品的研究成为学者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文章就摒弃传统的研究视角,另辟蹊径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崭新而独特的视角去解读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试图从华裔女性在中美两种文化的碰撞、交汇中对身份之路进行建构,构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世界。
[Abstract]:The Joy Luck Club is the masterpiece of Amy Tan, which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its publication, which has made Amy Tan one of the leading figures in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our country, The study of Chinese American writers and work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ore and more scholars. By exploring a new and unique perspective of eco-feminism, I try to interpret Amy Tan's famous work Joy Luck Club, and try to construct her identity from the collision of the two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struct the ideal world that man and nature coexist harmoniously.
【作者单位】: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2014年度广东省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11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合顺;;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的文化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2 陈茗;;《喜福会》的女性主义解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许锬;;谭恩美小说《喜福会》的国内研究现状综述[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2 杨东英;李丹珊;;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构建——《喜福会》的解读[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焦恩红;;浅析《棋盘上的较量》中母亲权威身份的塑造[J];芒种;2014年11期

4 谢碧原;;矛盾的产生与和解——试从跨文化视角分析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变化[J];金田;2014年08期

5 牛梦楠;;浅析小说《喜福会》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年08期

6 于洋;;解析《喜福会》中的埃勒克特拉情结和中国式母爱[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S2期

7 王芳;;跨文化视角下对《喜福会》中文化冲突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4年05期

8 张迎红;;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语文建设;2014年18期

9 周慧梅;;从成长主义理论的视角解读《喜福会》[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芳;美国当代女性小说家的母性书写[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宏;文化冲突与融合[D];河北大学;2011年

2 朱星梅;文莱华人家长早期教育观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钱梦涵;翻译中的性别—《喜福会》和《沉重的翅膀》译本的案例分析[D];外交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邱畅;;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2 朱漱珍;魏青;;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理论导刊;2008年02期

3 顾平;;从伦理学角度解析《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玲;;沟通的力量——解读《喜福会》中的人物冲突与解决途径(英文)[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辛洁;;从《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J];知识经济;2010年08期

3 姜凌;;《喜福会》中的汉语(英文)[J];思想战线;2010年S2期

4 刘向辉;;母爱的冲突与回归——重读《喜福会》[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12期

5 欧阳灿灿;;从身体角度看《喜福会》中母女隔阂的形成与消解[J];长江学术;2012年02期

6 冯蕾;;《喜福会》中语言的缺失与自我认同的建立[J];名作欣赏;2013年02期

7 张尖;;《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J];名作欣赏;2013年05期

8 严丽霞;;从《喜福会》看中西面子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韦佳星;;从《喜福会》看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J];考试周刊;2014年09期

10 邵莉;;读者眼中的《喜福会》民俗文化[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晓;;回译中的问题——以《喜福会》程乃珊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静;;论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关系——评析《喜福会》[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谢湘南;横空出世《喜福会》[N];深圳商报;2001年

2 谢湘南;母女之间的奇瑰故事[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郭爽;亚裔美国人:活在两个世界的边缘[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阳;多重的交响—《喜福会》的对话解读[D];郑州大学;2015年

2 徐文艳;从目的论对比研究《喜福会》的两个中译本[D];苏州大学;2015年

3 卢静;《喜福会》中民族中心主义的跨文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何立群;见木还是见林:解读《喜福会》对中国文化的描述[D];暨南大学;2003年

6 朱姝姝;基于文本探析《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郭辉;从个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喜福会》[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阚雯;通向理解之路—《喜福会》文化冲突与身份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赵艳平;生存在夹缝中的人—《喜福会》的语言杂糅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刘怡;对峙与融合—论《喜福会》的叙事魅力[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91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591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6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