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我是麦克白——论《麦克白》中的身份认同困境

发布时间:2018-03-21 16:07

  本文选题:《麦克白》 切入点:身份认同 出处:《名作欣赏》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取材于霍林谢德的《编年史》,这出悲剧凝练、集中,结构严密、紧凑,舍弃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将视点聚焦于麦克白——一位从英雄到谋杀者的悲剧人物。麦克白从获得认同到打破认同,到渴望新认同,到最后不被认同,自我与他者的意义带来身份的解构与重构,使得麦克白在整个认同过程中一直探寻着"我是谁"。
[Abstract]:Shakespeare's play Macbeth is based on Hollinshead's Chronicle, a tragedy that is condensed, concentrated, tightly structured, and forsaken from a broad social background. Focus on Macbeth, a tragic figure from hero to murderer. Macbeth goes from gaining identity to breaking it, to yearning for a new identity, to ultimately not being identified, to deconstructing and reconstructing identity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self and the other. Macbeth has been searching for who I am throughout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作者单位】: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法国当代‘俄狄浦斯情结’谱系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075
【分类号】:I561.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曾艳兵;语言的悲剧——《麦克白》新论[J];外国文学;1999年04期

2 王忠祥;;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3 曹雅楠;;麦克白夫人的性别典型性和悲剧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萧仕平;;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庄子人际关系思想试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邓晓臻;;海德格尔的“此在”范畴——基于马克思文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黄瑜;;黑格尔与海德格尔死亡观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刘在泉;;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响应——论海德格尔诺曼底演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钱雯;中西小说时空观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梅珍;;哈姆雷特形象的伦理视角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黄时进;刘晓华;王约;刘小玲;;基于以能力为导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首次正式调查——2010上海卢市湾区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苏建;陈凡;;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孙斌;张艳芬;;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帝国主义——从詹明信文化理论出发的一个考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6 陈立新;;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存在论寓意[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7 周丽昀;;博客生存与人的主体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张红岭;;《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韩德民;;个性意识、想象力与同情心——有关美育属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蒋志红;马克思的正义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2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伍振;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机制探讨[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任艳;失衡导致的悲剧—莎士比亚剧作的悲剧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月莉;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于溟;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娟;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生成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妹;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琦;不能完成的颠覆──论莎士比亚女性主义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4期

2 王忠祥,杜娟;《外国文学研究》与莎士比亚情结——兼及中国莎士比亚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春燕;麦克白的悲剧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姜颖;李碧玉;;麦克白夫人——盲目爱情的牺牲品[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宋涛;朱洁;;网中的麦克白——麦克白负面心理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4 李清;;自觉选择的命运——麦克白形象新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梦梅;;夜读“麦克白斯”[J];广东艺术;2009年06期

6 陈f^;黄宁;;麦克白:伦理身份的转换与自我毁灭[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陈治云;;人性的冲突——浅谈麦克白夫人的悲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李志敏;;麦克白形象新论[J];电影评介;2012年09期

9 杜慧春;钟霞;;罂粟之花——麦克白夫人形象魅力之解读[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年02期

10 徐克勤;麦克白的悲剧属于什么类型[J];齐鲁艺苑;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索晓海;;麦克白与仇虎的谋杀[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成长;《赤道下的麦克白》狱中窥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梁晨霞;《赵氏孤儿》与《麦克白斯》[N];文艺报;2007年

3 史君良(香港);人物特性栩栩如生[N];音乐周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新荣;“18岁,我长大成人了!”[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高琦华;从《麦克白斯》到《马龙将军》[N];中国文化报;2002年

6 早报记者 廖阳;“每代人都需找到解读莎翁的新方式”[N];东方早报;2014年

7 郑实;与地球和平共处[N];中国邮政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李韵;中国魔术要向世界学点啥[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徐筱溪;后女性主义视阈下的麦克白夫人[D];苏州大学;2011年

2 邓廉;作为悲剧英雄的麦克白[D];西南大学;2010年

3 林瑛;从女性主义莎士比亚批评视角解读麦克白夫人的悲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如意;麦克白的精神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曹慧;从英雄到魔鬼的嬗变[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丹;欲望与犯罪[D];国际关系学院;2007年

7 杨福;一出最令人恐惧的悲剧——论莎士比亚的《麦克白》[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尔奇;莎翁悲剧中女性的三位一体[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邢莉君;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中的死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44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644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1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