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惊悚”背后的女人:《黑猫》中的“三无”妻子

发布时间:2018-05-30 17:21

  本文选题:妻子 + 《黑猫》 ; 参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爱伦·坡的《黑猫》不但紧扣作者短篇小说创作中一贯的"惊悚"主题,还蕴含着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作者在小说中以聊聊几笔勾勒出的鲜活女性是一位美丽的,同时也是一位"无声"、"无心"和"无脑"的妻子。爱伦·坡对妻子的书写旨在揭示当时历史语境下的宗教文化和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摧残真相。同时,作者本身对女性的认识也决定着小说中的妻子角色塑造。从妻子角度看去,《黑猫》可被认为是一部蕴含深刻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
[Abstract]:Allan Poe's Black Cat is not onl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heme of "thriller" in the author's short stories, but also contains profound feminist thoughts. The living woman outlined in the novel is a beautiful, but also a "silent", "unintentional" and "brainless" wife. Allan Poe's writing of his wife aims to reveal the destruction of women by religious culture and patriarchal culture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at time.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s own understanding of women also determines the role of the wife in the novel. From the wife's point of view, Black Cat can be regarded as a novel with profound feminist ideas.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面上项目(2013NJMU0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艳文;;男权社会里的女性生存概念——从《贵妇人画像》看19世纪的男权文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贺璋tb;西欧中世纪的女性观浅探[J];学术研究;2004年09期

3 翟萍;;爱伦·坡的女性观新解:失落的自我,胜利的他者[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李青;;爱伦·坡小说女性观探析[J];作家;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2 张雪峰;;《普宁》之三重人格结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马彦婷;;密特威舍教授家庭中的权力转移——《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福柯权力理论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张苹;;贴近女性 关注社会——浅析德国女作家尤莉亚·弗兰克的创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6 刘春侠;;基督教圣母与中国观音菩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7 顾晓莉;;两棵相对“枝疏叶稀”的大树——简谈於梨华早期两部长篇小说中的三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8 韩韦;;风中幻影——浅析《风之影》作为畅销书的写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9 吕曼曼;王胜利;;人性的独白——《蝇王》与《黑暗的心》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韦朝晖;;《钢琴教师》的女性主义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申华;;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新新;;菲利普罗斯:新历史主义的实践者——《反美阴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赵明利;;定义“典型美国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鲍国玉;;认知隐喻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杏利;;谁是真正的南方绅士——对思嘉丽三个丈夫和一个情人的探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江丹;;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艾米莉·迪金森与李清照的写意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红梅;;新媒体艺术的空间叙事[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8 赵炎;;解构的“新历史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艺术现象及批评历史意识的一种反思[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9 钟国胜;;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钟国胜;;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卓;乔治·奥威尔三十年代小说研究(1934-1939)[D];吉林大学;2015年

2 云天英;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后现代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文桥;回归伊甸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黄羽红;《红色英勇勋章》的生态伦理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9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罗倩;另一个“哈姆雷特”[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振武;杨婷;;当代美国爱伦·坡研究新走势[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4期

2 李莉;;用心理分析方法解读爱伦·坡的女性小说[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聂方冲;;爱伦坡创作中的“美女之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红;;潜隐的迷失——试论新时期女性视角下女性形象描写的失误[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1期

2 吴军华;;以女性视角细读伦敦奥运——解析《中国妇女报》的伦敦奥运报道[J];青年记者;2012年29期

3 周闻道;;散文诗意的女性视角[J];美文(上半月);2008年03期

4 白少玉;现实语境与女性视角——黄文婷散文的一种解读[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杨银娥;;从现代女性视角看潘金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6 寿静心;;《心爱的树》:女性视角的缺失[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刘春;;《德兴坊》的女性视角[J];现代传播;1993年04期

8 黄晓畅;;关于沈从文作品中女性视角的探视[J];名作欣赏;2014年23期

9 张贺琴;;从女性视角审视男性群体[J];书摘;2002年08期

10 田传茂;;翻译实践与研究中的女性视角[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曾力莹;城市,需要更多的“女性视角”[N];新华日报;2008年

2 ;女性视角与当代关切[N];中国摄影报;2013年

3 韩芳;女性视角下的矿难[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不要将女性视角特殊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吴旭涛;以女性视角谱写英雄赞歌[N];福建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冷启迪;以女性视角关注历史现实[N];中山日报;2014年

7 刘源;性别视角与理解状态[N];文艺报;2004年

8 彭学明;女性视角下的童年记忆[N];文艺报;2011年

9 陈湘阳;深圳制造:独特女性视角下的特区生活[N];贵州政协报;2007年

10 刘晨芳;禅与欲的碰撞 性与爱的冲突[N];中国邮政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朝阳;女性视角下的娱乐休闲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董竞文;中国当代女雕塑家女性视角探析[D];江南大学;2013年

3 刘力子;穿越历史的女性视角[D];南昌大学;2008年

4 边冬梅;丁玲现代创作的女性视角组合[D];郑州大学;2004年

5 袁芳芳;中国女性纪录片中女性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肖菲;女性视角下的中西方女性气质与人生情境的比较分析:《油炸绿番茄》与《空镜子》[D];暨南大学;2002年

7 张雅蕾;以女性视角解读《康熙来了》[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

8 周春慧;女性视角的社会观照与情感映像[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9 谷香娜;战争让女人走开?[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琛淼;从女性视角看中国古代团扇设计之美[D];江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56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956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4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