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眼中的天堂——评《一百万堵墙》
本文选题:线索 + 视角 ; 参考:《语文建设》2015年03期
【摘要】:英国记者安德里亚布斯菲尔德的处女作《一百万堵墙》呈现了塔利班政权没落时期阿富汗人民的生活状态。作者以朴素平淡的语言、幽默睿智的笔调描写了一个生存与死亡、悲伤与感动并存的故事。本文着重分析小说中双线索、双视角的写作特点,利用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解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最后说明信仰的巨大作用。
[Abstract]:British journalist Andrea? Busfield's debut, the Wall of 1 million, presents the life of the Afghan people during the fall of the Taliban regime. The author describes a story of existence and death, sadness and emotion in plain and plain langu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wo clues and two perspectives in the novel, analyzes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 characters by using Freud's theory of instinct, and finally explains the great function of faith.
【作者单位】: 北京东燕郊华北科技学院;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张硕;;沈复与蒲松龄女性观比较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曹蓝田;王道阳;;论精神分析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许川川;;伦理道德与本能欲望的隐秘世界——《红玫瑰与白玫瑰》看张爱玲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情感把握[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张卫萍;;从译者风格看《红楼梦》的文化意象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邓希泉;;“公民写史”的青年学意蕴——细品黄志坚教授新著《璀璨的黟县历史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张黎黎;;短篇小说《鸡蛋》的艺术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10 曹秀娟;;评述福楼拜作品中的自然主义特征——通过《包法利夫人》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韩海浪;;诗的要素和诗的格律——兼论新诗陷入困境的主因[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纯英;;浅谈多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戴冠青;;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丽媛;;蓦然回首 佳境渐现——论肯明斯诗歌中的花园幽境现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魏春英;;加强中职生诵读能力的培养[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王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再考辩的必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马前;;文学理论与“苏联模式”[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刘刚;;关于先秦两汉文学与语言文字关系的几点思考[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10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迟蕊;鲁迅杂文诗性品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铭;李开先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孟晖;“传记式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永平;陆游散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金红梅;金学铁与鲁迅的杂文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9 罗新河;钱钟书文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超;民初“兴味派”小说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辉;孙犁晚年文学创作与文化批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汪永奇;广告影像批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张晴晴;闻一多的《诗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苏琳;迟子建小说意象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孙吴刚;论连载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的双重价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陆倩;初三语文读写复习中的“引导自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56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956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