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王尔德笔下的新女性
本文选题:王尔德 + 新女性 ; 参考:《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09期
【摘要】:王尔德是19世纪杰出的戏剧家,也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其著名的四部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的丈夫》,《莎乐美》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探讨王尔德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他塑造的女性人物颠覆了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不再受制于"家庭天使"标签的束缚,她们试图冲破牢笼,寻求自我解放。研究王尔德作品中的女性,不仅能深化文学作品内涵,更能折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女性社会地位,及王尔德对后世女性文学作品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Abstract]:Wang Erde was an outstanding dramatist in the 19 th century and a representative of aestheticism. Taking her famous four plays, Mrs. Windsmith's fan, an insignificant woman, ideal husband and Salome,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numerous female images in Wang Erde's works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His portrayal of female characters subverts the traditional female images in literary works. These women are no longer bound by the label of "family angels", and they try to break through the cage and seek their own liberation. The study of women in Wang Erde's works can not only deepen the connotation of literary works, but also reflect the social reality and social status of women at that time, as well a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Wang Erde on the creation of later female literary work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2.07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2 黄珊珊;孙媛;;从“双性同体”角度评麦克白夫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张雪峰;;《普宁》之三重人格结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张苹;;贴近女性 关注社会——浅析德国女作家尤莉亚·弗兰克的创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6 顾晓莉;;两棵相对“枝疏叶稀”的大树——简谈於梨华早期两部长篇小说中的三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7 吕曼曼;王胜利;;人性的独白——《蝇王》与《黑暗的心》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韦朝晖;;《钢琴教师》的女性主义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王继敏;;论新诗语言的创造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赵强;杨攀攀;;不衰的精神,永恒的人格——从《死水》解读看闻一多的人格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申华;;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江丹;;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艾米莉·迪金森与李清照的写意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纯菲;;女神与女从——中国文学女性伦理表现的两极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钟国胜;;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钟国胜;;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7 李建东;;镜像中的理论狂欢——现代文论话语的引进与误读[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陆兴忍;;后学语境下女性日常生活叙事话语权威的建构[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9 刘怀荣;;“香草美人”与“双性同体”比较研究[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10 罗婷;卫泽;;“阴阳和谐”与“双性同体”之比较[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小娟;探寻“自我”—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主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敏;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羽红;《红色英勇勋章》的生态伦理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3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云菁;空间寓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s,
本文编号:1956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956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