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与《威尼斯商人》“契约精神”
本文选题:“三言” + 《威尼斯商人》 ; 参考:《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摘要】:明代冯梦龙(1574—1646)的作品"三言"与同时期莎士比亚(1564—1616)的《威尼斯商人》,都表达了重视诚信、遵守契约的重要性。两部作品由于同质性,比如相同或相似的时代背景、表现主题、叙述方式、人物塑造等因素,具有比较的可能性;而两者的异质性,即各自阐述和表达的不同观念下的"契约精神",具有比较的必要性。"三言"与《威尼斯商人》包含的中西方商业文化所共同关注和表达的契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值得探讨。
[Abstract]:Feng Menglong (1574-1646) and Shakespeare's Merchant of Venice (1564-1616) both exp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paying attention to good faith and keeping contracts. It is possible to compare the two works because of their homogeneity, such as the same or similar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he theme of expression, the way of narration, the portrayal of characters, etc.,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two works, That is to say, the spirit of contract under the different concepts elaborated and expressed by them has the necessity of comparison. " The contract spirit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hich are concerned and expressed by the commercial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West, are worth discussing.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
【分类号】:I106-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海燕;;论家事协议的拘束力——以英国判例为借鉴[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王夔;明刊戏曲散出《周庄子叹骷骸》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何朝晖;;明代县衙规制与日常政务处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樊俊利;;试论郑珍《说文逸字》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范蓓蕾;;古诗文教学有效诵读的求致路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申睿;;《原本玉篇残卷·糸部》或体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陈源源;;《大正藏》本《妙法莲华经释文》校勘十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5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徐福艳;;“裸”字古今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沈阳;;论“神仙思想”在汉画舞蹈身体语言上的体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昌芳;;异体字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纳·苏雅拉;曹雅洁;;红山文化玉器与萨满教[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海宾;民事连带责任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赵巍;从《史记》看司马迁的《诗》学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晶晶;《孟子》的介词“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芳;赵绥生;;论男女社会地位及婚姻家庭伦理变迁的经济根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王海燕;;论家庭协议的可强制执行性[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谢鸿飞;;论创设法律关系的意图: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限度[J];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秀花;黄泽云;;《威尼斯商人》作品之赏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杨卉;;夏洛克,仅仅是受害者吗?——对2004年版电影《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史元辉;;《威尼斯商人》中的压迫与歧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4 张奇虹;在实践和探索中的几点体会——试谈《威尼斯商人》的导演处理[J];人民戏剧;1981年01期
5 水天同;简论《威尼斯商人》[J];国外文学;1983年01期
6 张沁文;;机智:“一磅肉”的结构要素——《威尼斯商人》解读[J];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潘明霞;试述《威尼斯商人》的正剧因素[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周美慧;;人性的压迫,时代的弃儿——《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浅析[J];现代妇女(下旬);2013年12期
9 王健龙;;对《威尼斯商人》(节选)结尾的探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年05期
10 江天桥;肖沁浪;;《威尼斯商人》的法律解读[J];大家;2010年1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一丹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从法律与文学互动视角重读《威尼斯商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李凌俊;原版《威尼斯商人》觅得知音[N];文学报;2002年
3 徐敏;交通改变世界观[N];中国交通报;2010年
4 英国广播公司/董敏 译;“爱是盲目的”找到科学依据[N];北京科技报;2009年
5 早报记者 蔡晓玮;“他所关心的,我们仍然在关心”[N];东方早报;2014年
6 剧作家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副院长 孙惠柱;现代人莎士比亚[N];北京日报;2014年
7 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 郭富民;恋人们与商人们的童话[N];文汇报;2002年
8 阮炜;欧洲历史上的迫害和屠杀[N];光明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涵冲;品味原版莎翁[N];华夏时报;2002年
10 彭镜禧;戏曲与莎士比亚之间的约与束[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娜;他者的史诗—《威尼斯商人》的后殖民解读[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于俊杰;对《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整体辩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利红;对《威尼斯商人》中法律现象的评析[D];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
4 方谷;《十二夜》、《皆大欢喜》和《威尼斯商人》中的“易装”[D];四川大学;2006年
5 王亚红;《威尼斯商人》中的对立统一[D];西南大学;2008年
6 贾洪野;隐喻认知视角下的《威尼斯商人》辞格翻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曾艳萍;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威尼斯商人》的比拟辞格及其汉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林俊峰;显性与隐性衔接[D];西南大学;2009年
9 赵勇宾;文学与法律的对话[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曹运;事件域认知理论视角下《威尼斯商人》的转喻及其翻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02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1023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