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挣扎的灵魂—《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存在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18-10-08 16:32
【摘要】: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西方文学中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该书17岁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以其傲慢的风格和反社会的态度被大众视为美国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人物。国内外评论家们已从不同的角度对霍尔顿这一形象进行过分析。但鲜有评论家从强调个人行为和选择的存在主义这一视角进行评论。1951年《麦田里的守望者》问世时,,正值存在主义思想盛行于美国。虽然与存在主义相比,禅宗佛教对塞林格的影响更为深远,但读者却不难发现小说中的存在主义主题。 本文以存在主义为理论框架,对霍尔顿这一形象所体现的荒诞、异化、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主题进行分析,以期拓宽读者对该小说的理解,并深化存在主义视角下对于该小说的研究。本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创作背景,存在主义的基本要素,以及该小说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探讨存在主义主题荒诞、异化、和自由选择在作品中的多种表现方式。第二章围绕霍尔顿所在世界中的荒诞性展开。该荒诞性不仅体现在霍尔顿所就读的学校中,还表现在霍尔顿在纽约市三天的旅程上。第三章研究霍尔顿人际交往中的异化,主要分析霍尔顿与其同龄朋友、约会对象、老师和家人关系的异化。第四章讨论霍尔顿在生活中做出的各种自由选择。霍尔顿试图逃离荒诞、异化的世界,为能够活得更有意义而挣扎着。霍尔顿所采取的行动与其对于死亡的态度都体现了他在追求生活的本质、反对社会的腐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最后一章为总结。该章综合了论文前四部分所得出的观点,总结概括了霍尔顿做出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霍尔顿·考尔菲德是在荒诞、异化的世界中追求更高道德规范的典型。从本质上讲,他不是社会中的怪物,而是一个存在主义英雄。
[Abstract]:Jerome David Salinger's Catcher in the Rye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novels in Western literature. Holden Calfield, 17-year-old, is regarded by the public as a unique figure in American literature for his arrogant style and anti-social attitude. Critic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nalyzed Holden's image from different angles. But few critics com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 which emphasizes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choice. Whe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came out in 1951, existentialism was preval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lthough Zen Buddhism has a more profound influence on Salinger than existentialism, it is not difficult for readers to find the existentialism theme in the novel. Taking existentialism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me of absurdity, alienation and freedom of choice embodied in Holden's image, in order to broaden the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ovel. And deepen the study of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reation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the basic elements of existentialism,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novel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to fourth chapters mainly discuss the theme of existentialism absurdity, alienation, and freedom of choice in the works of a variety of manifestations. Chapter two focuses on the absurdity of Holden's world. The absurdity is manifested not only in Holden's school, but also in Holden's three-day trip to New York City. The third chapter studies the alienation of Holden'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mainly analyzes the alienation between Holden and his friends, dating objects, teachers and family. 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free choices Holden makes in life. Holden tries to escape the absurd, alienated world and struggle to live a more meaningful life. Holden's actions and his attitude to death reflect his efforts in pursuing the essence of life and opposing the corruption of society. The last chapter is a summary. This chapter synthesizes the views of the first four parts of the paper and summarizes Holden's importance of making free choices. Holden Calfield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pursuing higher moral standards in a world of absurdity and alienation. In essence, he is not a monster in society, but an existentialist hero.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晓红;;“声音”与“愤怒”——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沈晓燕;;张系国科幻三部曲《城》的历史思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3 李海方;;罪恶搭台 上帝唱戏——从《施洗的河》看人的生存困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刘晓倩;;《奥瑞斯提亚》的存在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5 张晓艳;;中西方死亡意识的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6 罗玉红;;存在式的哲学观与艺术观——芥川小说简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兰立亮;从《死者的奢华》看大江健三郎对存在主义的接受和超越[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邓义祥;郑丙辉;雷坤;诸大宇;;水质模型参数识别与验证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5期

9 宫留记;;高等教育:社会再生产的工具——布迪厄对法国当代教育制度的批判[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10 林啸轩;;存在主义对大江健三郎故乡的选择[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张奕娜;;加缪的荒诞体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杜小真;;意识与“我思”——漫谈萨特的《自我的超越性》及其现象学起点[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熊宇飞;意识的世界与主体的生成[D];暨南大学;2011年

6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严佳怡;在否定和反抗中的女性身份认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4 罗秋荣;痛苦而丰富的“追寻”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会娟;死亡之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三元;中西文化中“水”的原型意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妍;叙事参考还是叙事专断?[D];南昌大学;2010年

9 杨东梅;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婷婷;“不成魔不成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57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257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c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