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点慈悲》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Abstract]:"A little mercy" tells about the plight, spiritual distress and struggle of a group of people from different ethnic, religiou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North American colonies. Using Maslow's theory of hierarchy of needs to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four women in the novel,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levels of deman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omen'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So as to show Toni Morrison's novels about human nature insight and deep humanistic concern.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守仁;吴新云;;超越种族:莫里森新作《慈悲》中的“奴役”解析[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刘怀光;李琳;;流行文化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杨建;;建筑企业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探讨[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4 向俊杰;姜世伟;王俊涛;;农民生态与经济需求关系的实证考察——以贵州省H乡和C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5 薛伟贤,冯宗宪,陈爱娟;企业家激励约束的障碍、因素与机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方双虎;;威廉·詹姆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刘小年;国家、社会和法律的人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张宏国;;白谎语言策略的顺应性解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张宏国;;大学英语教师需求层次的调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王欣;龙双;;从宝黛爱情看林黛玉的自我实现及自我毁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渐;谭曦;吴朝阳;张杰;张靖;孔军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于凤花;李明;;人本主义关于孤独感的理论探讨[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4 贾艳飞;孔令龙;;城市社区生活廊道构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妍;;基于农民行为心理的村庄规划设计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郑国铎;;对马斯洛学生主体性思想及其活动论的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陈坚;连榕;;心理健康标准三维层次模型探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孟令娟;;论托尼·莫里森最新力作《慈悲》中的背叛主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海霞;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琴;基于消费心理诉求的品牌服装“女性化”倾向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文斌;体验性儿童玩具设计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晓玲;中西“离家”童话的一项认知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付晖;保健型园林营造探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琳;浙江农户森林保险需求意愿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杜娟;论公务员的自我实现[D];湘潭大学;2010年
9 贺蕾;基层公务员独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春海;财产保险产品市场需求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守仁,吴新云;对爱进行新的思考——评莫里森的小说《爱》[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英凡;;跋涉中的女性主体意识——从《永远有多远》《大欲女》看女性主体意识的成长[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穆薇;;鱼玄机女性主体意识的产生与毁灭[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戴红稳;;论蒋韵小说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J];琼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戚卫红;;中国女性主体意识与女性道德内涵新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5 康静;;新旧交替中女性主体意识的产生——以话剧《立秋》中的马瑶琴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6 熊霄;张冬颖;;《一双丝袜》和《母亲的反叛》中女性主体意识建构之比较[J];咸宁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7 杨佳美;;从小说《唇红齿白》中观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J];现代妇女(下旬);2013年02期
8 洪永春;“五四”以来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衍变、发展略论[J];通化师院学报;1996年03期
9 宋铖铖;;“凤”“凰”二重奏——试析《唇红齿白》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沦丧[J];青春岁月;2013年21期
10 陈雪婧;;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对《亮剑》的另一种解读[J];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付新艳;;浅谈当代女性主体意识的教育——从一位女博士生的相亲谈起[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付新艳;张晨光;;浅谈当代女性主体意识的教育——从一位女博士生的相亲谈起[A];性与性别研究(第1辑)——社会性别与心理学研究[C];2010年
3 李黎;;三毛译《娃娃看天下:玛法达的世界》中的女性主体意识——与大陆译本《玛法达》的比较研究[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梁惠娟;女性散文主体意识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丽莉;消费时代的女性主体意识[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钱进;新时期女性主体意识的变迁及其社会意义[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卢星伊;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主体意识[D];复旦大学;2011年
4 胡婕;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静丽;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慧芳;社会转型与女性主体意识[D];苏州大学;2002年
7 王素婕;消费时代的女性主体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静;从改编电影看女性主体意识的提高[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9 吴建玲;论《占有》中的女性主体意识[D];南华大学;2010年
10 孙丹萍;在个人空间内寻求女性主体意识[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11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31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