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马华文学与马来文学的跨族对话:从国族寓言的角度探讨

发布时间:2018-12-23 08:05
【摘要】: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以及马来文学是同一国家属性但不同语种的文学系统。它们之间不仅跨民族跨语言,而且有各自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从国族寓言切入,探讨马华文学与马来文学两个系统之间的跨文化对话,有助于考察双方文本如何结构多元背景的族群关系、文化属性以及其间的张力。
[Abstract]:Malaysia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Malay literature are the same national and different language literary systems. They are not only cross-national and cross-lingual, but also have their own speci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fable, it is helpful to probe into the cross-cultural dialogue between Malay literature and Malay literature, which is helpful to examine the ethnic relations, cultural attributes and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two text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
【分类号】:I1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莹莹;;《沐浴在阳光中》:对话与狂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陈凯;黄梅;;《西厢记》与难题考验仪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赵焕;;独白中的对话性——细读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4 张卫华;;西方游戏性文学作品的修辞策略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5 黄肖嘉;;论卡夫卡小说《一份致某科学院的报告》的“微型对话”特征[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朱丹;;知识分子立场的缺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8 李爽;;宗教思想对果戈理及其创作的影响[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9 李力;姜洪;;对话式课堂语言特性的理性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李力;姜洪;;教师语言特征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余建清;;网络恶搞:狂欢与抵抗——基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彭文钊;;语言世界图景的知识系统:结构与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海;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技术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樊小玲;汉语指令言语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婷;克里斯特瓦的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金立群;媚俗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现代性碎片呈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小弘;成长如蜕[D];河南大学;2006年

7 孙伟科;《红楼梦》美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连晓霞;《金光大道》:政治意识形态规约下的文学话语[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德喜;20世纪后20年小说语言的文化透视[D];武汉大学;2002年

10 李茂叶;人文语言视域下的文学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红华;广告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翔冲;八十年代小说对话变异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陶也;赖声川相声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鹏;探论对话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会平;论史铁生《务虚笔记》的复调性[D];河南大学;2011年

6 刘岑;语文学与人文主义[D];南京大学;2011年

7 梁春燕;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的互文性[D];暨南大学;2011年

8 张阿娜;乔伊斯·卡洛尔·欧茨《奇境》四部曲的对话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秦勤;性别、种族及文化对立的颠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元广;论新中国“十七年”喜剧电影的审美建构[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妙;法裔马来文专家苏尔梦[J];东南亚纵横;2001年10期

2 谈笑;;“为社会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艺术”——析两种艺术观在战后马来文坛的交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中南;拉丁化的马来文成为法定文字[J];文字改革;1962年11期

4 李光耀;华文在马来西亚[J];前线;1999年12期

5 成则;鲁迅十九篇名著译成马来文[J];鲁迅研究月刊;1992年02期

6 Singapura Legendo;;丹戎巴葛(英文)[J];世界;1994年Z4期

7 朱孝岳 ,胡潮明;印度尼西亚的工艺美术[J];上海工艺美术;2004年04期

8 苏莹莹;;太平乐土——文莱[J];回族文学;201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赵新乐;国际电台走出去的重要尝试:用杂志发出声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本文编号:2389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389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2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