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斯拉夫派人民性观念及其历史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13 20:21
【摘要】:十九世纪欧洲各国先后经历了民族解放、民族运动风起云涌和民族意识高涨的时期。这一时代特征反映在文学艺术上,便是文艺的民族性成为了各种文艺思潮、批评流派探讨和争论的一个中心问题。正如韦勒克在他的《近代文学批评史》中所指出的,“十九世纪批评有一大特色是不容忽视的:民族主义……孤立地考虑法国、英国、或德国批评是不行的。然而,语言传统和本国民族精神对于批评发展起着重大贡献。”①文学的民族性、人民性不仅成为俄语批评理论界从各个不同角度和层面不断进行探讨和阐释的一个内涵丰富的基本概念,而且成为评价文学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的基本尺度。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进步、更新,文学更是一步一步地朝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在这样一个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本民族文学的特点,本土文化的痕迹有很多都被忽视了,甚至出现了缺失的迹象,那么在全球性背景下,如何保持本民族文学的人民性特征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也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论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选题背景,意义和前景。斯拉夫派的艺术人民性思想研究作为俄国文艺学专题对于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探讨文艺民族性和普世性(世界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民族文化、民族文艺具有启示价值。本选题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 第二章主要介绍与斯拉夫派的艺术人民性思想研究相关的文献综述情况和国内外研究状况,其中主要是俄罗斯(沙俄时期、前苏联时期及苏联解体后)的研究成果及其目前中国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艺术人民性这一概念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过程,指出不同流派的作家和批评家对艺术人民性这一观念的不同理解,主要包括维亚泽姆斯基、卡拉姆津、十二月党人、官方和现实主义作家对人民性观念的看法,在别林斯基之前没有人区分过人民性和民族性,别林斯基对人民性和民族性做出来区分,并指出了他们两者之间的不同。 第四章是论文的主要部分,主要探讨斯拉夫派人民性观念,分别论述斯拉夫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人民性观念。这一章里主要是分析斯拉夫派人民性观念在四个方面的体现:哲学、宗教、社会文化和文学。在哲学方面,斯拉夫派反对西方(欧洲)哲学中的理性主义,认为理性和信仰要和谐统一;在宗教方面,斯拉夫派主张信仰来自人民的,“纯洁”的东正教,认为东正教是普世惟一正确、合理的宗教;在社会文化方面,斯拉夫派极力主张回到彼得大帝改革前的古老罗斯村社制度时期,认为只有村社集体主义才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在文艺方面,斯拉夫派首先推崇艺术的人民性,认为艺术的人民性首先要通过艺术反映人民生活基础和全民理想,而这种基础恰恰存在于村社制度中。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斯拉夫派人民性观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探讨斯拉夫派人民性观念对俄罗斯文学界的影响。此外,斯拉夫派人民性观念也对当代俄罗斯思想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六章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指出斯拉夫派艺术人民性观念的演变过程、斯拉夫派艺术人民性观念及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最后指出此研究的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1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晓燕,张丹丹;19世纪俄国斯拉夫派和西方派对现代化道路的论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姚勤华;19世纪俄国斯拉夫主义思想和运动研究[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6期

3 白晓红;“俄罗斯思想”的演变[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01期

4 戴桂菊;;中国的俄罗斯东正教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05期

5 张百春;斯拉夫派与俄罗斯民族哲学[J];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6 张百春;霍米雅科夫及其宗教哲学[J];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白晓红;俄国斯拉夫派的政治思想[J];世界历史;2001年05期

8 李景云;试论俄国历史上的西欧派和斯拉夫派之争[J];南开学报;1995年02期

9 丁海丽;;俄国宗教哲学思想的指路者:基列耶夫斯基其思想[J];林区教学;2009年09期

10 白晓红;俄国斯拉夫派思想探源[J];求是学刊;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2662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62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b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