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燃烧的世界》
发布时间:2020-05-15 04:51
【摘要】:巴拉德是英国新浪潮派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有“科幻小说之王”的美誉。是当代英国公认的最杰出作家之一。曾入围英国布克奖评选,获得卫报小说奖和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在2008年伦敦《泰晤士报》评选的“二战”后最伟大的50名作家中,巴拉德排到了第27位。 《燃烧的世界》出版于1964年,是巴拉德著名的毁灭世界三部曲之一,表现了核辐射所导致的罕见旱情下的众生百态。人们普遍认为《燃烧的世界》是一部描写世界末日的科幻小说。然而小说中却充满了作者对生态危机的担忧和对人类破坏生态行为的严厉谴责。作者将生态危机的源头直指人类现代文明,认为是人类自己毁坏了自身的生存环境。作为巴拉德的早期作品,它关注的是人类的生态环境,自然力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如何适应新的生存环境问题,把自然科学家、生态科学家对人类未来的担忧用小说的形式反映了出来,并给人以警醒。本论文以生态批评研究为依据,以文本分析为基础,深入挖掘《燃烧的世界》中所蕴含的生态意义。通过分析现代文明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破坏引起人类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在反思与批判中唤醒人们追求和谐自然的生态意识。本论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介绍了作者詹姆斯·格林厄姆·巴拉德,小说《燃烧的世界》的故事梗概,主题思想及相关评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介绍了生态批评的基本原理、起源、早期阶段和当代发展,使命和贡献。 第三章详细论述了文本中体现的人类现代文明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造成的破坏。人类的工业发展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导致了罕见的干旱,还使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变得不和谐。工业废弃物排放到河水中在河水表面形成一层阻止水蒸气蒸发的薄膜,没有降水天气变得越来越干旱,河水也枯萎了,汉密尔顿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自私贪婪的争抢水源甚至互相残杀,人性变得扭曲。巴拉德讽刺的批判了现代文明,引起人们对文明发展方式的反思。 第四章详细论述了是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生活和发展方式才导致了各种生态灾难,所以本章列举了小说《燃烧的世界》中体现的导致三种生态危机的原因,包括人类中心主义,自私的人性及人类过分的消费文化,通过分析人类不适当的发展方式及其造成的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后果,并以其为切入点进而反思,表达了对和谐生态的追求。 第五章通过分析巴拉德对小说中荒凉景象和主要人物的描写表现作者对和谐生态的追求。 最后的结论部分总结了《燃烧的世界》体现出的浓厚的生态意识,具有生态文学的基本特性,并挖掘小说蕴含的深层次警示意义。启迪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重新评价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这对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析当今生态危机的根源,寻找走出现代文明困境的出路除了有着理论与实践意义,体现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社会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074
本文编号:2664503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谢丽琴;;激流归大海:《白鲸》的生态批评解读[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钟燕;蓝色批评:生态批评的新视野[J];国外文学;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2664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64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