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女主人公的心理分析解读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6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井丽霞;华燕;;人性的反思——澳大利亚两部小说《垃圾堆》和《吉米·布莱克史密斯的歌声》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3 廖莹莹;冯峥峥;;大学生网名的生成方式及心理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4 马萍;;夹缝中的生存——《古船》中隋抱朴形象的人格解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郑珍珍;;病态的自我心理防御——探析《厄舍古屋的倒塌》主人公的毁灭[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6 张金兴;;新时期文学中“乳房”意象的多重内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妍;王磊平;;梦魂惯得无拘检 醒来犹是惆怅情——关于《秦风·兼葭》梦境主题的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何桂娟;;当代澳大利亚妇女诗歌创作概览[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雷馥源;;扭曲矛盾的人格——评析《我的光辉生涯》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杨依山;;公平与效率完全兼顾之均衡点存在性研究——格罗夫斯—克拉克机制和迪克塞—奥尔森模型的论证[J];财经研究;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清芳;李成蹊;;浅论体育精神的渊源与现实意义[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徐书林;;对道拉起源故事中“通过仪式”的分析[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宙嫔;“诗性智者”[D];苏州大学;2010年
2 赵秀红;对命运的超验反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耿潇;安东尼·特罗洛普小说世界中的欲望主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宝康;论怀特小说的悲剧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超;民国娼妓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冯阳;明清小说中的“梦”“异”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赵启鹏;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中的情爱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婧;从西方绘画中的“丰满”女性形象看艺术夸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霞;弗洛伊德人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谌凤;小组工作方法在提升职业认同中的应用与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谢春平;惩罚与拯救[D];南昌大学;2010年
7 蒋华;生命意义的张扬与存在的拯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文智;潜入心灵深处的秘密发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亚梅;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李宁莎;贾平凹的审美观[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76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7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