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仁尼琴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发布时间:2020-05-26 01:15
【摘要】: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2008)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时也因其作品的政治倾向性而饱受争议。正确理解索尔仁尼琴及其作品,就要以文学的视角,从文本出发,解读其作品的思想蕴含。1970年12月10日,瑞典皇家学院常务秘书卡尔·拉格纳·基耶罗宣读了对索尔仁尼琴的授奖辞,认为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对不可摧毁的‘人的尊严'的肯定和对破坏这一尊严的一切企图的批判。”饱含人道主义思想的精髓,因此而被授奖。索尔仁尼琴的人道主义思想,既是对俄罗斯文学传统精神的继承,也有其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子;既有东正教的影响,也源自其所处的那个特定的时代。在索尔仁尼琴一系列小说作品中,批判压抑、摧残、戕害人性尊严的一切企图、行为,从而唤醒人们被遮蔽的人道精神;倡导以“抗争”的方式去对待暴力、专制、荒谬;主张道德的自我完善、自我克制、忏悔、基督之爱等带有宗教色彩的思想重塑俄罗斯精神、人道主义思想;而且在某些作品中大量引用了精炼、形象、富有启示性的俄国谚语,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性和可读性。索尔仁尼琴用“牛犊顶橡树”的精神,肩负起作家作为“人类崇高灵魂的表征”的使命,肯定和赞美人性尊严。这种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使索尔仁尼琴及其作品具有超越地域、国界、时间的普世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12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宏伟;;索尔仁尼琴比我们多出些什么[J];杂文选刊(中旬版);2009年10期
2 戴庆华;索尔仁尼琴与赫鲁晓夫——读《索尔仁尼琴——回归故里的流亡者》[J];书屋;2003年06期
3 牟尼;;索尔仁尼琴:俄罗斯的良心[J];小康;2008年09期
4 左公i,
本文编号:2681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81043.html